存进通讯录的勇气。
而在工作室里,谢璟行望着江疏临离去的背影,手指无意识地抚过刚才触碰过的手腕位置。
电脑屏幕上,那段被珍藏的画面仍在循环播放:海浪、闪电、交叠的身影,还有两颗即将相撞的心跳。
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发现镜片上不知何时蒙了层水雾,就像初见那天,江疏临睫毛上凝结的雨珠。
4 第四章:深夜灵感的火花工作室的空调发出老式钟表般的嗡鸣,金属叶片转动时带着细微的卡顿,像极了谢璟行那台收藏多年的机械相机快门声。
混合着电脑主机的低响,在凌晨三点织成一张细密的声网,将狭小的空间包裹得密不透风。
悬浮的灰尘在台灯暖黄的光晕里起舞,宛如被困在琥珀中的古老昆虫,见证着这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
墙角堆叠的旧胶片盒上,爬满了时光的纹路,最顶层的盒子边缘微微翘起,仿佛在诉说着无数个被封存的故事。
胶片盒上贴着褪色的标签,“2015 年秋・街头纪实2018 年冬・雪山拍摄”,字迹模糊得如同谢璟行那些未能实现的拍摄计划,在岁月里渐渐褪色。
江疏临瘫坐在皮质转椅上,脖颈处的衬衫纽扣不知何时解开两颗,露出纤细的锁骨,那里还残留着白天海边拍摄时被咸涩海水侵蚀的淡淡红痕。
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音符,视网膜被蓝光灼得发痛,咖啡因在血管里掀起细微波澜,却冲不散太阳穴处的钝痛。
玻璃杯里的冰块早已融化,褐色的咖啡液表面浮着一层油膜,倒映着他疲惫的面容。
他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吉他弦,金属品丝上还留着谢璟行昨夜调试时的体温,那温度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他的手指舍不得离开。
恍惚间,他想起三年前在地下通道,寒风吹过破旧的琴箱,那时的琴弦冰冷刺骨,哪有此刻这般带着温度的触感。
那时的他,蜷缩在昏暗的角落里,对着寥寥无几的行人弹唱,琴箱里的零钱少得可怜,而现在,他的音乐即将以全新的形式呈现。
谢璟行坐在斜对面的转椅上,白衬衫领口松开两颗纽扣,露出精致的锁骨,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他的睫毛在眼下投出青黑的阴影,像两片被雨水打湿的蝶翼。
指腹反复摩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