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阅读 > 现代都市 > 全本阅读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全本阅读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长篇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男女主角魏忠贤崇祯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画凌烟”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璋建立明朝时候的那个样子。后面一直不改革,僵硬的上层建筑,肯定是对经济基础起到了反作用的。就说这财政税收政策,从老朱开国到现在,税额就没有变过。天下哪有这般道理?看完天启七年的财政税收,崇祯心中是百感交集,这样下去,军饷拖欠,七个月之后的辽东哗变肯定会按照历史来重演。那次哗变最后肯定是安抚下来了,但对军中士气打击还是很......

主角:魏忠贤崇祯   更新:2024-07-10 06: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阅读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长篇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男女主角魏忠贤崇祯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画凌烟”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璋建立明朝时候的那个样子。后面一直不改革,僵硬的上层建筑,肯定是对经济基础起到了反作用的。就说这财政税收政策,从老朱开国到现在,税额就没有变过。天下哪有这般道理?看完天启七年的财政税收,崇祯心中是百感交集,这样下去,军饷拖欠,七个月之后的辽东哗变肯定会按照历史来重演。那次哗变最后肯定是安抚下来了,但对军中士气打击还是很......

《全本阅读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崇祯继位的时候,的确赶上了小冰河时期,天太冷了,粮食欠收,这是天灾。

但张凡一直觉得,天灾只是一方面,天灾这一个因素还不至于让整个大明朝垮台。

人祸才是最关键的。

自明太祖建立大明以来,明朝的许多制度已经跑了两百多年,就没有变过。

后世某位伟人不是说过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可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大明人口不断增加,士农工商繁荣发展,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经济基础早就不再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候的那个样子。

后面一直不改革,僵硬的上层建筑,肯定是对经济基础起到了反作用的。

就说这财政税收政策,从老朱开国到现在,税额就没有变过。

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看完天启七年的财政税收,崇祯心中是百感交集,这样下去,军饷拖欠,七个月之后的辽东哗变肯定会按照历史来重演。

那次哗变最后肯定是安抚下来了,但对军中士气打击还是很大的。

崇祯二年,李小哥的狗腿子们开始造反,加上京师迎来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己巳之变,距离现在也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了。

所以啊,给自己先立两个个小目标:防止己巳之变和李小哥造反。

己巳之变是因为军事废弛,对皇太极的战略判断失误,李小哥造反是吃不饱饭。

如此看来,找孙承宗和宋应星来,就是为了解决这对应的问题了!

孙承宗便是保定府人,离京师非常近,他是天启年间辽东军事的扛把子,明末著名的宁锦防线就是孙承宗一手规划、操办出来的。

这个防线有多牛?

直到明朝灭亡,建奴都没有攻破。

若不是吴三桂开关,建奴这辈子都别想入主中原了。

而且,明末能打的将领,几乎都是孙承宗的手下。

孙承宗身上有很浓的军人作风,接到皇帝的传召,连夜赶路。

天还没有亮,崇祯起来上早朝的时候,王承恩便跑来给他说:“皇爷,孙大人正在宫外听宣。”

“走!”

不多时,崇祯到了太和殿。

朝臣们行三叩九拜大礼后,崇祯稳坐龙椅上,俯视群臣道:“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要奏?”

昨日崇祯在殿上一口气杀两个重臣,官员们到现在脑子里还是懵逼状态。

他们不明白这位新皇到底怎么想的。

昨天的行为和他过去几个月登基的行为完全不一样。

之前定罪魏忠贤,朝中不少大臣都受到鼓舞,即便非东林党人,也觉得新皇登基有新气象了。

但现在,这急转弯,让所有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们也不敢预判接下来事情会往哪方面走,也不知道皇帝打算怎么做。

所以,为了保命,索性都不说话了。

魏忠贤被搞了一次之后,交出司礼监掌印,现在老老实实带着东厂,也不敢再嚣张,他也体会到“皇帝一句话,自己坟头爬”的恐惧。

就连他下面的五虎、五豹、十狗现在也低调了很多,老大不发话,下面的人即便找了文官一些麻烦上报上来,他魏忠贤也不敢再乱做决定。

所以,此时的朝局,所有人都处于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大家都觉得,谁先动谁倒霉。

面对明末朝堂这复杂的局面,崇祯也不打算跟这些个大臣斗太多,反正刀子在自己手里,接下来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重设中枢了。

见无人说话,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无话可说,朕倒是有话要讲。”

朝臣们连忙道:“请天子明示!”

崇祯冷声道:“薛爱卿,你来给说说,为何蓟镇的工事修了三年,一盘散沙!”

薛凤翔连忙出列,跪在地上:“回禀陛下,臣已经着手在加固。”

“你上次给朕的提案中,可没有提到重点加固蓟镇的工事!”

薛凤翔心中一颤,暗暗叫苦。

他是今年八月才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的,现在十月一,才坐了四个月,最近朝中人心惶惶,大家哪还有什么心情办事。

事实上,自从万历皇帝罢朝开始,朝廷的行政效率就已经大大降低,直到崇祯年间都没有缓过来。

党争起后,官员们都热衷于党争,各个要职的官员走马观花,谁还有心思去办实事。

就说这薛凤翔,魏忠贤的人,被定义为阉党,虽然坐上工部尚书的位置,但这几个月却是颤颤惊惊的,尤其是魏忠贤倒台后。

皇帝此时问的具体事务,他当然作答不出来,甚至他都忘记自己有没有给皇帝东西了。

别说蓟镇,就是京师的很多工事,他脑子里都一团浆糊啥也不知道。

魏忠贤一看皇帝在质问自己的人,本能地向上前为自己的人说几句,继续张罗人心。

“启禀陛下……”

崇祯直接打断了魏忠贤:“魏忠贤,朕没有问你话。”

魏忠贤连忙惊恐道:“奴婢该死。”

“退回去。”

“是!”

大臣们心一凛,皇帝这又是要搞什么事?

看这架势,皇帝也不是打算要重用魏忠贤啊!

“薛爱卿,朕把如此重要的位置给你,你竟然一问三不知!”

崇祯其余有些愠怒,吓得薛凤翔不停磕头:“陛下饶命,臣刚上来,是臣的失职,臣一定好好反省!”

“朕要你有何用!来人,将薛凤翔抄家,革职查办!”

工部尚书!

正二品大员!

比昨天的礼部侍郎的三品官还要大,一言不合就罢了官。

而且薛凤翔是阉党一派。

下面的东林党们立刻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看来皇帝真的没有被魏忠贤蛊惑,至少阉党还是要查办的!

阉党昨日还欢呼雀跃,现在却也是心中摸不着北了。

如此看来,魏公公并没有重新得势啊!

外面进入侍卫,将薛凤翔押了出去。

薛凤翔也不喊冤,毕竟皇帝只是罢了他的官,一没降罪入狱,二没杀他。

比起昨日的钱谦益和黄立极,已经好太多了。

薛凤翔被拉出去后,殿内一片死静。

崇祯之所以询问蓟镇边防,是因为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就是从那里冲进来的。

御史罗元宾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

“山阴监生胡焕猷弹劾施鳯来施大人、张瑞图张大人、李国普李大人,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

罗元宾此话一出,崇祯立刻站起来,怒道:“大胆!”

罗元宾赶紧跪在地上,把头埋起来。

他只是个小小的御史言官,不过明朝的言官向来不怕死就是了。

“太祖高皇帝明令禁止学生议政,这监生现身在何处?”

“回禀陛下,此人现在山阴县!”

明朝的山阴县就是后世的绍兴,江南水乡,东林党人的老巢东林书院也在江南一带。

这个胡焕猷很显然就是个东林党人。

雨住了,天晴了,这些个读书人又觉得自己行了!


管家着急啊,团团转。

“大王,世子好像被锦衣卫给抓住了。”

“哼!谅他们也不敢做什么!”福王脸色阴沉,穿着蟒袍,向前面走去。

“去把府里所有人都叫出来去接旨吧。”

“是。”

不一会儿,朱常洵便率领福王府上上下下到了门口。

骆养性骑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朱由崧在一边。

他见福王出来了,立刻道:“父王,这群人杀我们的护卫,还让我们的粮食被那些刁民抢了!”

福王毕竟活了三十八岁了,虽然对当今天子不满,但还不敢在锦衣卫面前表现出来,他怒斥了自己的儿子,然后笑脸道:“天使见谅,犬子不懂事。”

骆养性面色冷清,打开圣旨,道:“福王朱常洵接旨!”

王府上上下下都跪拜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福王朱常洵深明大义,赐良田三千亩,钦此。”

这大概是明朝最简单的圣旨了,就一句话。

但往往越简单,背后越复杂。

朱常洵微微一惊,不对啊,北京不是都在说本王要谋反么?怎么小皇帝还跟本王赐田了?

福王有些懵逼。

一边的朱由崧一听皇帝又给自己家里赐田了,心里别提多高兴。

骆养性道:“大王接旨吧。”

“臣接旨,谢陛下,万岁!”

朱常洵接过圣旨,道:“天使里边请。”

骆养性便跟着福王一起向王府里走去。

骆养性不由得感慨,福王果然是有钱啊,这豪华程度,都快赶上紫禁城了!

到了客堂,福王命人上了茶。

双方寒暄了一会儿。

骆养性道:“朝中最近有人乱嚼舌头,陛下让我给大王带个话,不要被影响了,陛下是绝对不会听信谗言的。”

福王大为感动,道:“替本王多谢天子。”

突然,一个侍女,托着一个木盘,急匆匆走了进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侍女居然能一路畅通无阻走进来,也没有人检查她。

她到了客堂,大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她突然跪在地上,道:“请大王,不,请陛下更衣。”

福王微微一怔,正准备呵斥这个小人怎么突然闯进来了,一听这话不对头,脸立刻阴沉下来。

其他人也大惊失色,骆养性也沉声道:“你刚才叫他什么?”

那侍女认真道:“陛下!”

洛阳立刻站起来,将木盘上的纱巾拉开,里面竟然是龙袍!

这下把福王的下巴都差点惊掉下来。

一边的朱由崧也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了。

什么情况这是!

骆养性的脸也阴沉下来:“大王,您这是要登基了么?”

“天使,这是误会,来人啊!把这个贱人拖下去打死!”

“慢着!”骆养性一把将人拉过来,锦衣卫立刻将人保护起来。

“大王,谋反可是大罪啊!”

“天使,本王……”

“来人,将福王抓起来!”

这前前后后来了一百多个锦衣卫,外面的人听一声令下,立刻都拔出刀,似乎之前都商量好了。

朱常洵彻底懵圈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三天后,八百里加急的快报被送到北京。

福王谋反证据确凿,从福王府里搜出龙袍一件,铠甲十副,又从洛阳搜出五十件甲胄。

一时间,朝廷震动。

朝中要弄死福王的呼声再次到了浪尖上去了。

为什么福王一出事,大臣们就争先恐后要弄死他呢?

这事其实也有前因。

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和他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万历对这个儿子非常喜欢,想把皇位给他。

但是这不符合嫡长子继位的传统,大臣们就不干了。

万历年间的大臣都是哪些人呢?

东林党的全部骨干都在万历朝。

于是,这件事大臣们和皇帝争了十几年,最后万历皇帝终于妥协了。

算了,朱常洵同学,你就住洛阳吧,老爸多给你点钱,好好过下半辈子也好。

这就是大明朝著名的国本之争。

有了这个前因,那东林党是一直很讨厌福王的,在他们眼里,郑贵妃是要破坏祖规,福王就是合谋者。

眼下,崇祯的朝堂上,一批东林党人已经回来了。

那他们当然是要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扳倒福王,永绝后患。

再加上温体仁温部长在这里添油加醋,京师已经炸了锅了。

于是啊,皇帝在“被迫无奈”之下,拟了一道圣旨。

什么圣旨?

赐福王自尽,凡福王府血脉宗亲一律问斩,且没收福王府全部家产。

崇祯在“悲痛”中拟下了这道圣旨,并且发了一部慰问手谕给其他亲王,意思就是各位叔叔们,你们不要紧张啊,朕刚赐了福王三千顷良田的,朕绝对不是故意针对他,只是他家里都搜出龙袍了,朕也没有办法啊!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办得非常顺利。

福王朱常洵当然不愿意自缢,他奏疏表示自己是冤枉的,但是锦衣卫已经上门开始抄家了,户部的官员已经抵达开始清点家产了。

这一切,好像都是排练好了一样,大家按照流程来走一遍,似乎就结束了。

福王在憔悴中挣扎,不愿意死,他知道,自己不愿意死,谁也不敢动手,因为谁动了这个手,就背上了杀宗室的罪名。

反正福王府有吃的有喝的。

福王以为这样就没事了,但他太低估崇祯的节操了。

崇祯是个有节操的人吗?

没有!

几天后,东厂提督魏公公就到了。

魏公公是个有节操的人吗?

更没有!

魏公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连杀天启帝的儿子这种事他都敢干,你区区一个福王,算老几?

这一天,魏公公带着东厂的狗腿子们,慢条斯理走了进去。

福王一看是魏公公来了,立刻就开始哭诉骆养性的卑劣无耻。

魏公公听完后,也跟着福王一起骂骆养性的卑鄙无耻。

骂着骂着,魏公公突然很温和地说道:“福王,您看这根白绫,够不够弄死您的?”

福王一怔,还没有反应过来。

一群东厂的狗腿子就把白绫缠在了福王的脖子上。

福王就在魏忠贤温和的笑容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毛帅,粮草又快没了,怎么办啊?”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跑过来,这人也不过才二十出头,但因为常年的军旅生涯,晒得很黑。

穿着一身破旧的军服,脸上还有一块不太明显的刀疤。

此人是毛文龙的义子尚可喜。

毛文龙躺在草窝里晒太阳,听到这种话,顿时又头大起来:“娘希匹的!又没粮了,朝鲜那帮孙子不是说给咱们粮的么!”

“被耍了,那群棒子信不得!”

“狗日的,连老子毛文龙都敢耍,召集弟兄们,去干死他丫的!”

毛文龙从草窝里爬起来,操起刀子,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他的这群马仔们现在在东江过着占岛为主的日子,朝廷管不着,朝鲜拿他们也没办法。

偶尔,他们也会去跟建奴去打打架,祸害祸害北边。

只是粮食这东西太他妈的不经吃了。

这是毛文龙最头疼的。

“毛帅!毛帅!”

耿仲明飞快朝这边本来,那样子好像比北京城的王公大臣们刚贪污了100万还要高兴。

“什么事,瞧把你小子给乐的!”

“朝廷……朝廷来船了……”

“哦!”毛文龙顿时一喜,“有粮?”

“五艘大船,一定有粮!”

“娘希匹的,皇帝终于想起老子毛文龙了!走,带上儿郎们去迎接钦差!”

很快,一群人便出现在港口。

毛文龙这支军队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在辽东南边给建奴形成了强有力的牵制。

徐应元从船头下来,道:“哪位是毛帅?”

“末将毛文龙参见钦差大人!”

“毛帅不必多礼,天子说过,毛帅是辽东大帅,国之良将,今日某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哈哈哈,大人这边请。”

毛文龙用尊敬的语气大声道。

新皇登基也有四五个月了,一声动静都没有,毛文龙还以为新皇帝把自己给忘了。

眼下他扫了一眼船上,顿时的双眼冒精光。

徐应元下了船,便拿出圣旨:“毛帅接旨吧。”

立刻全体将士跪拜相迎:“臣等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毛文龙统领东江镇,不畏生死,勇克建奴,乃国之擎天,煌煌大功,赐东江伯爵位,赏白银万两,尚方宝剑,其部将一律官升一级,钦此。”

明朝的圣旨流行大白话,这是朱元璋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习惯,这倒是给紫禁城那位穿越客减轻了不少麻烦。

毛文龙当场就愣住了。

没想到新皇如此慷慨。

不仅运来的粮食,还给了自己一个爵位,并且还又加赏了万两白银。

像毛文龙这种武将,内心深处最想什么?

像文官那样封侯拜相。

但这大明的那些文官,一个比一个狡诈,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勋贵、武将断了脊梁,武将就再也抬不起头了。

能得到爵位,毛文龙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臣叩谢吾皇万岁!”

徐应元将圣旨交给毛文龙,又将尚方宝剑赐予毛文龙,后面的人抬上来大箱子,里面装着万两白银。

另外,一些侍卫正在从船上搬运粮食。

徐应元笑道:“恭喜毛帅,天子听闻毛帅事迹后,说毛帅是辽东守护神,毛帅之于陛下,便如同李靖之于唐太宗。”

毛文龙大喜,之前心中对新皇还颇有成见,眼下看来,那个小皇帝人还不错啊!

“多谢天子器重,末将一定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陛下还说,再赐毛帅尚方宝剑,上可斩无德王公,下可杀贪官污吏。”

原本天启帝给了毛文龙一把尚方宝剑,但明显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启帝给的尚方宝剑,在崇祯朝未必就好用了,所以崇祯又给他加了一把。

徐应元又道:“天子还说,将士们在辽东都很辛苦,等来年给将士们加饷银!”

毛文龙大喜。

“天子还说,勇士戍边,不该被遗忘,天子已经命人在天坛的对面,为牺牲在战场的将士修建忠烈祠,所有为国战死的将士都能进忠烈祠。”

这下把大家都激动坏了。

“我们若是战死了也能进忠烈祠?”耿仲明忍不住插嘴道。

“天子金口玉言。”

毛文龙再拜:“吾等愿为天子粉身碎骨!”

这忠烈祠一类的,自古可只有大功臣或者高级文官才能进,那叫做配享太庙,为世人敬仰。

没想到自己这种打仗的莽夫也能进了。

皇帝真是要大大提高武人的地位啊!

“天子还说,粮草不够用,就提前说,保证毛帅粮草充足是第一要务!”

“好好好,一定!”

“对了,天子为江东伯在京师准备了一套宅邸,待东江伯凯旋之时,可入住伯爵府。”

这下把毛文龙这种土匪头子都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老泪纵横。

原来焦躁的心,是彻底安下来。

“我们这地方穷,大人请入帐饮茶。”

“多谢东江伯好意,某还得急着回京师复命,就不多逗留了。”

毛文龙假装留了一下,待将几船的粮食都卸载下来后,徐应元便坐船返航。

尚可喜道:“毛帅,这下好了,有吃的了!”

毛文龙心中也是大喜。

耿仲明道:“那吃完咱们是不是要北上去打建奴。”

毛文龙道:“打个屁啊,怎么打,这么点人怎么打,先在这里待着,还是按照原来的策略,敌退我进,敌进我退!”

“毛帅,天子对咱们如此厚礼,咱们……”

“老子又不是说以后也不打,凡是得量力而行,咱们的作用不是北上灭建奴,而是从后方牵制!”

却说徐应元带着崇祯的命令去东江走了一趟,绕道回了京师,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月。

京师里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眼看新年马上就要来了,朝廷上上下下也在准备。

这个时候,朝廷中有一些不好的风声。

据说是之前皇帝在大殿上杀了礼部侍郎钱谦益,引起了江南那边的不满,而又因皇帝命人拿了山阴监生胡焕猷,在江南一带受了很大的阻碍。

现在江南一片哀嚎,南京那边反应也非常强烈,尤其以东林党人为主。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军人物,刚复官回京师,就被杀,他们集体上奏,再次弹劾魏忠贤阉党祸国。

据说弹劾的奏疏像夏天的狂风暴雨一样。

那边的学生们因为胡焕猷的事情,甚至上街游行起来。

这朝中的局势,再次风急浪高,无数大臣都在观望,有人私下说可能因为钱谦益和胡焕猷的事情,朝中将会再一次引起一场大地震。

而这一段时间,阉党们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不停给皇帝上奏疏痛斥东林党人祸乱朝纲。

耳边听说了这些事后的徐应元也预感到一场政治风暴即将来临,这紫禁城中从来就没有太平过。

东林党和非东林党之争,从万历年就开始了。

然而,当回到皇宫复命的徐应元看到皇帝的时候,却并没有在皇帝脸上见到阴云密布。

皇帝此时正在召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皇帝半个多月前让王承恩派人去南京找的宋应星。

向皇帝汇报了江东镇的情况后,徐应元便站在一旁,也不再说话。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