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顾晨陈宝船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大明,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精修版》,由网络作家“卿岁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穿越大明,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由网络作家“卿岁岁”近期更新完结,主角顾晨陈宝船,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的。“什么?”苏婉盈捂着嘴,有些不可思议,她本来以为就是个大官而已,没想到却是陛下亲自登门?可陛下那模样,哪里像个皇帝?不过想起陛下的身世,苏婉盈又忽然觉得能理解了。“那相公,咱们家,有什么地方不妥当的么?”顾晨摇摇头,他自己觉得没问题,可不知道心里是老朱咋想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呗。反正......
《穿越大明,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精修版》精彩片段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穿越大明,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是一本十分耐读的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作品,围绕着主角佚名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卿岁岁。《穿越大明,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小说连载中,最新章节第 172 章 笑得像朋友家的哈士奇,作者目前已经写了407789字。
书友评价
算了有点难受被小小的毒到了
目前为止,算是无系统无种马无脑乱杀的文里面逻辑较为清晰,文章较为真实的文
不过我觉得可以写点老朱的优点,感觉在这里勤政爱民体现的都不是很突出,别的更没太多
热门章节
第 39 章 未关于鹅蛋是否解胎毒
第 40 章 善良的常氏
第 41 章 朱土匪又来了
第 42 章 明年过年,顾晨就吃水煮白菜
第 43 章 姚广孝
作品试读
说实话,他看到老朱登门时,真的吓了个够呛。
你说他登谁的门不好,登他一个低等官的门做什么?
不过想想也是的,御史是官低,但是权力很大。
老朱路过时,上门瞧一瞧,倒是也没什么奇怪的。
“什么?”
苏婉盈捂着嘴,有些不可思议,她本来以为就是个大官而已,没想到却是陛下亲自登门?
可陛下那模样,哪里像个皇帝?
不过想起陛下的身世,苏婉盈又忽然觉得能理解了。
“那相公,咱们家,有什么地方不妥当的么?”
顾晨摇摇头,他自己觉得没问题,可不知道心里是老朱咋想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呗。
反正他要啥,自己就给啥,苟着保命就得了。
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东西和法子,总能熬死老朱的。
朱允炆想当仁君,又不杀生,等朱棣登基以后,他就学那个谁,对,杨荣一样跪地称臣。
这个日子啊,也是能过的。
马车里,老朱拿着那张方子,嘴角的笑容就没耷拉下来过,想起顾晨吃瘪的表情更是好笑。
“这些个文人,就是不够爽快,想要什么从来不直说,等着咱非要赏赐他们,咱偏就不如他们的意。”
既省钱,又爽快。
“爹~”朱标看着父亲,这副得意的模样忍不住道:“你可是天子,怎能和臣子计较这些小事。”
大家都是这种性子,又不是只有顾晨是这种性子。
“咱偏要计较。”老朱把方子揣怀里,吐槽起了刘伯温:“你瞧瞧李先生,还有刘先生。”
“知道咱为什么喜欢李先生,不喜欢刘先生么?”
“因为李先生直接,他想要娇妻美妾又或者黄金豪宅,他会动嘴,不像那个刘先生。”
“他就跟那个不食烟火的神仙一样,咱就不喜欢这种人。”
其实最让他生气的是,刘先生动不动就要离他而去,动不动就要辞官归家,他就不明白了。
怎么刘先生就不能好好的,在朝堂上为大明继续效力呢?
好好好,既然他清高,那他就成全他的清高好了。
“爹,每个人性子不同,咱们还是请刘先生回来吧。”
“这个胡惟庸,瞧着不怎么样,儿和娘都不大喜欢他。”
朱标和自己母后一样,都更加喜欢清高一些的刘伯温。
可无奈老朱的性子倔得很,始终都记恨着刘先生弃他而去之事。
老朱缓缓闭上了眼睛,他当然知道胡惟庸奸,刘先生才是那个好的。
可是,万万没有让天子,去请臣子回来的道理。
当然了,如果他自己愿意回来,那他朱元璋还是可以原谅他的。
看着老爹傲娇的模样,朱标忍不住在心里直叹气。
爹若是倔起来,十头牛也是拉不回来的啊。
这个年过得很快,顾晨带着一家人逛庙会下馆子,看尽了应天风光,在他要上朝的前一日,顾淮夫妻便要回去了。
“大哥,大嫂,再住一段时日吧?”
顾晨真心希望他们在住一些时日,不要走的那么匆忙,他还想能多陪着哥嫂几天呢。
“是啊,大哥、大嫂,就再多留几日再说吧,相公的假少,您们来一趟不容易,何必要走的这么匆忙?”
这两人好相处,也不会对自己摆谱,苏婉盈还挺喜欢他们的,所以便主动出口挽留。
“不住了,不住了。”严氏笑道:“我见你们过得好,心里就高兴了,家里的包子铺还要开门。”
“孩子还要读书,不说这些,就是三黑也要吃饭,走了这么久,你翠婶也不知道有没有把它喂好。”
小说《穿越大明,我靠喷人变身圣上红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而顾晨也有一些犯嘀咕,关于刘伯温的死传言可不少啊。
一说,刘伯温是自己病死的,不关任何人的事。
二说,老朱觉得刘伯温知道太多事,还能看透人心,所以暗示胡惟庸把老刘给嘎了的。
三说,老朱是真心关心老刘,只不过胡惟庸会错了意思,所以自作主张送老刘去了西天。
四说,刘伯温知道胡惟庸是个奸佞,所以故意自己把自己弄死,好让朱元璋提防胡惟庸这个奸相。
……
众说纷纭,各大论坛上,还有各大学府的学者们吵的热火朝天,可是却谁也没有定论。
这玩意儿怎么说呢,人死如灯灭,靠史书上轻描淡写那几笔,怎么可能会有定论呢?
顾晨无奈地摇摇头,正准备回自己工位干活去。
却见太子殿下身边的太监来了,说是太子爷请自己过去。
此时的东宫。
马皇后、太子、老朱三人都在,而且才刚刚吵过了一架。
老朱怒道:“咱就不明白了,咱是哪里不对,派堂堂宰相,亲自去看刘先生还不够好么?”
“当初,咱让刘先生做右相,他自己不肯非要回乡隐居。”
“咱让胡惟庸当了右相,他又有诸多话说。”
“敢情,咱这个皇帝,做的事,说的话全都是错的,只有他才是金口玉言,才是对的?”
他当然知道刘伯温和胡惟庸不合,可是他也十分地自信。
因为他觉得胡惟庸这个家伙,在自己的眼皮子下,是绝对、万万不敢对刘伯温如何的。
难不成,他还敢和太监相互勾结不成?
“重八,你明知道胡……”
马皇后的话还没说完呢,就见李谨进来通报道。
“陛下,娘娘,太子殿下,顾御史到了。”
闻言,老朱看向大儿子。
“他来做什么,你叫的?”
他可没叫御史过来。
朱标点点头,然后看向李谨道。
“叫他进来。”
这还是顾晨第一次见到马皇后,和他想象中形象倒是差不多。
威严中带着些慈爱,看着慈爱却又不失威严。
总结:很有国母的风范,怪不得从正史到野史,从来没有一个人黑过她,黑也只从脚下手罢了。
“臣,御史台顾晨,见过陛下,娘娘,太子殿下。”
不知道这次叫自己来,又是有什么事情。
想想看,好像自从参了老胡小妾的弟弟开始以后。
自己的好日子貌似就已经到头了,鱼也摸不成,成日被老朱家奴役,想想也很是惆怅啊。
“顾晨,诚意伯病重,陛下让胡相携太医前往,唯恐不重视,可为了周全,孤想让你随胡相一同前往。”
“你可愿?”
不是他朱标多心,实在是他不放心胡惟庸的为人。
老朱这才明白儿子的意思,不过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确实,谁知道老胡会不会突然失心疯?
还是有个刚直不阿的御史看着,方才能够放心啊。
“你就是顾晨?”马皇后听父子两人,说起过此人的名字,便嘱咐道:“你是韩宜可得徒弟,想来人是正派的,可一定早看好了才是。”
她也不知为何,总是觉得会有人迫害刘先生。
“是,陛下,娘娘,太子殿下,臣遵旨。”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再说了,不管怎么说,他也没有拒绝的胆子啊。
胡惟庸啊胡惟庸,你可真是我顾晨的灾星。
难道就没有什么法子,能离这个大灾星远一些么?
要说这刘家,可谓是满门烈性子的人了。
刘伯温就不用说了,清高,那是满身的傲骨了。
两位户部尚书连连点头,表示防伪这方面确实没有问题。
“可陛下,百姓手中的金银铜较少。”
“若是税收,不能够全部都收取,宝钞的话,恐怕还是会给百姓们,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毕竟人家是做生意也好,或者是卖粮食也好,收的都是宝钞,那三成的金银铜从何而来?
再说了,官府还不给换呢。
“或许。”
刘伯温想了想,轻声建议道。
“可以限制兑换金银,就是说百姓可以在官府,兑换少量的金银,反正他们也是拿来交税嘛。”
“这样一来,虽然转了一圈,可金银钱最终也还是进了国库里头,如此便可两全也。”
如此既不会给民众造成负担,也能在最大限度之中,保证国库里头的金银铜钱的充足。
“顾晨,你怎么看?”
老朱觉得刘伯温的法子稍微好些,可还想有个更好的法子。
他把目光放在顾晨身上,期待他能说出个不错的方法。
“回陛下。”顾晨想了想以后道:“臣以为,官府可以兑换铜钱与百姓,但不可兑换金银两项。”
铜钱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硬币,兑换给大家也没什么。
“至于税收一项,臣以为,铜钱和宝钞都可,可金银不成。”
“陛下想要让宝钞在市面上通行,就要确保宝钞的用处才是,若是咱们想方设法拿到金银,却只给百姓一张纸,人家自然是不信的。”
百姓又不是傻的,你做得太明显,别人自然对你不信任。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法子蒙蔽你眼睛的。
“如此一来的话,那国库的金银该如何增加?”
老朱愁的想挠脚丫子,可当着几位大臣又不好意思。
“增加金银储存,不一定要从大明人自己手上入手,听闻番邦之人,对大明的衣裳茶食都极为感兴趣。”
“一两茶叶,在大明卖五百文,卖到外头人手里就能翻个十倍,咱们可以收取商税以此增加储备黄金。”
闻言,老朱愣住了,另外几位大臣也愣住了。
谁不知道陛下不喜欢海,这小子居然还敢提?
洪武三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命令片板不许入海,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审之以重法。
洪武七年,皇帝下令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这可是从唐朝开始就有的海贸官方机构。
这些都足以说明,朱元璋他对大海没有兴趣甚至有些讨厌。
可这顾大人……
唉,年轻啊。
“陛下,天下之大,绝非只有我大明尔。”
顾晨拱手,解释道:“虽然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分余孽已经逃入周围海岛,还有倭寇肆虐。”
“可咱们大明,国力强盛,何须怕一些宵小之辈,开取海上互市,他们用金银买咱们的东西。”
“若他们有稀罕物件,咱们则可以用宝钞买之。”
“如此一来,不必惊扰百姓,国库金银依旧充足。”
其实他还想说吕宋有金矿,还有东瀛的银矿。
都可以全部拿来,可惜人太多,他不想说。
免得回头,别人又觉得自己怂恿皇帝好战了。
不出所料的是,顾晨果然单独被老朱留下来了。
他有些生气:“你就没别的法子,净说些废话?”
自己若是愿意开海禁,那还印什么大明宝钞呢?
“陛下,这只是臣自己的看法。”顾晨话到了嘴边,最后还是识趣拐弯:“若是陛下实在不愿意开海禁。”
“臣以为,陛下也可以,用刘先生的法子先试试,只是倭寇和张方二人的余孽,对沿海百姓危害较大。”
“大人们准备如何?”
自己如果没记错的话,好像这顾敬也是胡惟庸党的,历史上全家都给杀了个干净呢。
不过他死的早,死的时候,老朱还颇为伤心来着。
“自然要上奏参他。”
高以然理所应当地说道,这是他们做御史的职责所在。
范从问点点头:“这些年,这些勋贵越发不成样子,只是陛下对济宁侯颇为宠信。”
“咱们上了那么多奏疏,说他玩忽职守不干正事,陛下全都摁下不提,连一句重话都不说。”
他们这些人,再如何忧国忧民,再如何气愤勋贵不成器。
可偏偏陛下不拿这当一回事,那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啊。
“咱们弹劾咱们的。”
顾晨接过话茬,语气颇为随意。
“咱们只要尽到责任便是,陛下他要如何处置顾静,那是陛下自己的事情。”
“若是我们知而不告的话,那就是咱们的不是了。”
到时候让老朱晓得了,皮不给他们扒下来一层才怪。
闻言,众人纷纷点了点头,如今虽然人还没能回去,可弹劾的奏疏一定得先递回去。
济宁侯顾时是个聪明人,人十分风流倜傥先不说,主要是脑子也好使。
他首先意识到朱元璋得疑心,也猜到他肯定会防备武将。
所以被召回京后,顾时就开始了,万事不管,成日在府里饮酒作乐,不问军事的日子。
果然,皇帝虽然嘴上骂他,可实际上却对他亲近不少。
老朱看着下方,还打着酒嗝,没有一点儿精神的顾时,不禁觉得既好气又有些好笑。
“我说顾老弟,现在都已晌午了,你酒还没醒呢?”
那酒,那曲儿,就那么好喝、好听?
“臣参见陛下。”顾时拱手行礼,表情颇有些不好意思:“昨个儿,府上新来了两个美人儿。”
“不仅长的好看,声音好听,还比爷们儿能喝呢,所以臣多喝了几杯,还望陛下恕罪。”
废话,你疑心那么重,他不在家醉生梦死的话。
那还能保住全家的荣宠么?
“你啊你。”老朱嫌弃地瘪瘪嘴,然后让人去端醒酒汤上来:“顾老弟,你可知咱叫你来所为何事啊?”
曾经的那些老兄弟们啊,如今一个个都不太老实。
剩下关系最好的徐达和汤和,也都不在应天府陪自己。
文忠倒是挺好,可人家忙,不能经常陪着喝酒说话。
单单就剩下一个顾时,他从来不为家族子弟求什么,也不贪恋什么兵权,能够让他放心。
“不知,难不成,陛下是又得了好酒不成?”
顾时有些期待地问道,自从回京以后皇帝就没给自己说过什么正事,不是叫自己进来喝酒就是叙旧。
还能有啥事?
“顾老弟,你和陈宁,关系不错?”
老朱牢牢盯着顾时的脸,不放过其一丝细微的表情。
“没有啊。”
顾时不是草包,闻言便知不对,他立刻坐直了身子。
“陈宁就一特娘一个读书人,臣是武将,怎会和一个娇娇弱弱的,读书人交好呢?”
和他私下里暗暗交好的,分明就是胡惟庸。
“说的也是。”
老朱点点头,顾老弟军权都不要了,成日饮酒作乐。
怎么可能和陈宁他们交好,肯定是孩子自己不成器。
“敬小子不成器啊,他在平阳赈灾,给粥里掺沙子不说,还贪了捐银,陈宁手下的御史,对此皆视而不见。”
这是让老朱最生气的,御史是用来干什么的?
监察百官的。
若是不能发挥御史的责任,那还要御史台来干什么?
总之不管怎么说,好友都不能再和陈宁在一块了。
和陈宁在一起,迟早都会被拉下水的。
回到御史台,顾晨见大家一脸喜气,不禁问道。
“可有什么好事,陛下给咱们涨俸禄了么?”
一片寂静,涨俸禄?
可能么?
最后还是韩宜可解释道:“刘先生要回来了,这下胡惟庸可不好胡作非为,朝政亦可再清明一些。”
要知道,如今胡惟庸一家独大,长此以往可不是什么好事,刘先生既然肯回来那自然是好的。
“真的?”
闻言顾晨也有些高兴,胡惟庸是洪武十三年死的。
离现在还有六年呢,他可不想在黑暗中度过六年。
太难捱了。
“可不是。”高以然捋着护着,显然对比也很高兴:“青田先生刘伯温,一身的清明与孤傲。”
“只要有刘先生在,谅那位胡惟庸也不会多费口舌。”
顾晨心里盘算开来,刘伯温可是浙东派的头头。
只要他肯回京城,老朱为了制衡也会让他和胡惟庸平起平坐。
既然是平起平坐,那陈宝船想外放一事或许有些眉目。
不是只有刘伯温的路子走,只是顾晨不愿意,好友走胡惟庸的路子而已。
顾晨望着自己官服上的图案,若不是自己已经在老朱面前显露了本事,想来自己也能求个外放。
唉,官海浮沉,明日会如何,谁又会知道呢?
韩国公府。
李善长刚从新纳小妾身上爬起来,就听闻胡惟庸深夜登门,他无奈扶着腰起身穿衣。
“这个胡惟庸,都当相爷了,怎还学不会稳重?”
对于自己提拔的人,李善长其实还是蛮重视的。
毕竟,他是自己推出去的,淮西派的带头人。
整个淮西勋贵的荣辱,可全都在这个家伙的手上。
“老爷,可能相爷,是有要紧事。”
小厮混儿提着灯笼,在前方为自家老爷引着路。
要紧事?
李善长心里一动,莫非,是青田那边的事?
想到这个可能,他的步伐不由地迈快了一些。
胡惟庸得了刘伯温要回来的消息,怎么也睡不着,最后干脆深夜来拜访了韩国公府。
“老师,刘伯温要回来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李善长便忍不住凝了凝眉。
“他回来了,你不是……?”
给他下毒了么,怎么没有给毒死?
“按刘伯温的脾气,学生算准了他定然会吃药,让陛下怀疑学生,可他却好好地回来了……”
“听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意思,左丞相的位置……”
原本左丞相的位置一直空着,便有流言说是给刘伯温留着的,如今一看果然是如此。
“惟庸啊,不是我说你,你办事也……”
太不果断了吧?
李善长有些无奈,人都回来了你还能怎么办?
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杀人,那你的命还要不要了。
“你也别急。”不过很快,李善长就冷静了下来:“刘基的性子,陛下不喜,他人又清高。”
“我觉得,用不了多久,他又会主动告老还乡的。”
从刘伯温投上位开始,便数不清有多少次告老还乡了,陛下最讨厌的也正是这一点。
“只能但愿如此了。”
胡惟庸虽然满是不高兴,可最终也只能暂且忍耐下来。
离京一百里处,刘基坐在自家的毛驴上头表情悠闲,身旁的刘链也骑着一头毛驴伺候着。
“父亲好容易归隐,脱离纷争,何必又要回到漩涡里去,要知道盼着您出事的人可多了。”
刘链摸了摸驴的耳朵,表情颇有些不理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