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雨杰谦逊地摆了摆手,回应道:“楼主过奖了,虽说勉强算得上出身书香门第,可我却未能将书读精,只是自幼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喜爱罢了。”
两人相谈甚欢,氛围融洽。
老者在离场之际,脚步一顿,转身说道:“你我今日有缘,我便以你这两位朋友为主题,送你一首诗吧!”说罢,他抬手叫来小厮,吩咐备好笔墨纸砚。不多时,文房四宝被端放在桌案之上。老者提笔蘸墨,略作思忖,在宣纸上挥毫写下一首诗。字迹苍劲有力,不过片刻,一首饱含才情的诗作已然写成。
邵雨杰见状,赶忙起身,双手接过诗作,口中连声道谢。看着诗作,他先是露出惊叹之色,随后情不自禁地高声朗诵起来:
《苏杭双姝》
姑苏台畔西子湖,金缕裁作双明珠。
霓裳未卷春先醉,舞袖翻云月欲酥。
玉步生莲蝶竞影,青丝绾雾凤栖梧。
九霄仙乐惊鸿过,十二阑干星斗疏。
邵雨杰不禁感叹:“果然,没有几分真才实学,又怎能担当这茶馆楼主呢!” 朗诵完毕,周围的人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对老者的才华和这两位姑娘的精彩表演赞叹不已。茶馆内的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曲终人散,韩欣豫与林珂缓缓退场。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久久未曾消散。此时,邵雨杰、苏禾和陈跃明快步迎了上去。
邵雨杰双手捧着茶馆楼主赠送的诗作,眼神中满是赞叹,语气中带着惊喜:“你们俩今天这表演,简直惊为天人!再瞧瞧楼主这诗,遣词造句,用典押韵,每一处都妙到毫巅!”说话间,他侧身拿起茶壶,为韩欣豫和林珂续上茶水,神情专注而关切 。
苏禾急切地拉住韩欣豫和林珂的手,声音里洋溢着真诚的赞美:“欣豫姐、林珂姐,你们的琴艺和舞蹈都出类拔萃!再配上这宋制服装,真是太美了!刚才我和陈跃明完全看入了迷。”陈跃明在一旁用力地点着头,憨笑着附和道:“是啊是啊,我还是头一回现场看这么精彩的表演,真让我大开眼界!”
看着邵雨杰从容地解读诗句,苏禾心底突然涌起一阵落差感。又瞧着韩欣豫和林珂,自己与之相比,似乎处处都落了下风,一种自惭形秽的情绪悄然蔓延。
邵雨杰抬手抖了抖手中的《苏杭双姝》,清了清嗓子,神色间透着儒雅:“来,大伙都凑近点儿,仔细品品这首诗,写得那叫一个韵味无穷。”说罢,他挺直腰背,朗读起来,并耐心地解释诗中的含义,众人听后恍然大悟,苏禾忍不住感叹邵雨杰的博学。
林珂探身看向诗稿时,发丝不经意扫过邵雨杰手背。她指尖点着“金缕裁作双明珠”一句,忽然轻笑出声:“当年在南京园林,你给欣豫念的是不是也是这类酸诗?”话音未落,她便意识到失言,指尖迅速从纸面上挪开,耳尖却已泛起薄红。邵雨杰握着诗稿的手指微微收紧,嘴角仍挂着笑,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怔忪——他想起某次出差途中,曾在江南某座古园里为韩欣豫讲解匾额楹联,而彼时帮他们拍照、笑称“酸诗配佳人”的人,正是此刻耳尖泛红的林珂。
可就在这时,苏禾注意到,无论是邵雨杰的温和,还是韩欣豫和林珂的友善,他们都没有因为自身的优势而对自己有丝毫见外。苏禾心中一暖,想到这次杭州之行,自己开阔了眼界,也在相处中成长了不少,感到无比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