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蒸腾着暖风机的热气,许墨宸正用工具拆卸足球机器人的外壳,零件堆里还混着没吃完的棒棒糖纸。“按照新算法,” 他咬着螺丝刀含糊不清地说,“只要把 72 组共振频率分配到每个机器人的芯片里,它们就能组成可变形的星际天线。” 苏晴雪突然指着监测屏惊呼,西伯利亚极光又出现了新图案 —— 这次是无数雪松纹光带交织成的巨大键盘。
林小羽蹲在地上展开素描本,铅笔快速勾勒出移动共振节点的构想图。她特意在画面里加上戴着围巾的小恐龙,指挥着足球机器人组成星座形状。“或许我们可以设计一套新的星际手语,” 她抬头看向顾言蹊,“用漫画里的元素作为基础符号。” 顾言蹊的耳朵瞬间泛红,他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什么,字迹里藏着不易察觉的笑意。
黄昏的操场被夕阳染成琥珀色,二十台改造后的足球机器人整齐排列。顾言蹊调试着主控制器,睫毛在镜片上投下细小的阴影。“准备发送测试信号,” 他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来,“小羽,用你设计的星际手语试试。” 林小羽深吸一口气,在平板电脑上画出第一个符号 —— 雪松纹包裹的小恐龙脚印。
刹那间,足球机器人同时亮起蓝光,它们开始移动,在积雪覆盖的草坪上拼出巨大的雪松纹图案。几乎同一时刻,教学楼的 LED 屏突然自动切换画面,参宿三星方向传来的实时影像中,外星文明的银色星舰表面,竟同步显现出相同的图案。“成功了!” 许墨宸激动地踢翻工具箱,零件散落的声音混着苏晴雪的尖叫,在雪地里回荡。
当晚的校园论坛彻底沸腾,直播画面的弹幕每分钟刷新上万条。有天文爱好者发现,全球各地的天文台同步捕捉到异常射电暴,波形图呈现出与星际手语高度吻合的形态;艺术系学生连夜创作出百米长卷,描绘地球与外星文明通过共振桥梁对话的场景;甚至有音乐团队宣布,将在跨年演唱会上首演《共振交响曲》,乐谱中暗藏着星际通讯的频率密码。
地铁车厢里,林小羽靠在顾言蹊肩头,看着手机里不断弹出的合作邀约。教育机构希望将星际共振课程纳入教材,科技公司想开发基于共振原理的新型通讯设备,而最特别的,是封来自儿童福利院的信件 —— 孩子们用蜡笔画了满纸的小恐龙和雪松纹星舰,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大哥哥大姐姐,外星朋友会和我们做游戏吗?”
“小羽,” 顾言蹊突然开口,从背包里掏出个木盒,里面躺着枚刻着星际手语符号的纪念章,“NASA 说,这是外星文明对我们的回应信物。” 他将纪念章别在她的围巾上,金属的凉意透过毛线传来,“奶奶手稿里最后一句话,我一直没告诉你。” 他顿了顿,耳尖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红,“她说,当不同文明的共振汇聚成弦,就能弹奏出宇宙最美的旋律。”
深夜的书桌前,林小羽铺开崭新的画纸。这一次,她没有急着动笔,而是望着窗外的雪松出神。月光为枝桠镀上银边,仿佛宇宙的琴弦在轻轻颤动。许久,她终于落下笔尖,画面中央,雪松少年与小恐龙舰长站在由共振波纹构成的桥梁上,地球与参宿三星的星空在两侧闪耀,无数带着不同文明印记的星舰穿梭往来。画稿下方,她郑重写下:“共振不是终点,而是千万种可能的开始。当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想象交织成弦,每个真诚的共鸣,都将成为照亮宇宙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