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坐上王位,曹操便开门见山的开口道,算是敲定了赈灾之事。
此言一出,那些心系天下的大儒们,比如崔琰,脸上全都浮现出了笑容。
反观贾诩、程昱,则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在他们看来,幽州那些百姓还没有粮食和石煤值钱呢,将粮食和石煤用在他们身上有点太浪费了……
“丞相,臣。”
就在贾诩程昱唉声叹气之时,荀彧走了出来。
“文若但说无妨。”
曹操深深看了眼荀彧,淡淡开口道。
他知道,荀彧这是要将曹昊昨日提出的‘抢’与‘盗’二策当着群臣之面讲述出来了。
而等荀彧说完‘抢’‘盗’二策后,‘一条鞭法’也会通过他之口道出。
届时,势必会引得朝野沸腾,士族激愤。
而曹操也已经准备好了笔墨,准备将那些反对‘一条鞭法’之人统统记录下来,以待清算。
用他家那混小子的话来说:“居心不良、身怀叵测之人不杀,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这句话虽然糙了点,但道理却没毛病,曹操十分认可。
因此,对于那些居心不良之人,他留不了一点。
稍后谁若是敢反对一条鞭法,他会直接找个由头弄死,比如左脚先迈出大殿、呼吸声音太大之类的。
别忘了,他曹孟德曾是当着天子之面诛杀国舅董承之人。
如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杀点士族又算的了什么?!
曹操从来不惯任何人毛病,该杀就杀。
“丞相决意赈灾,此乃幽州百姓之幸,国朝之幸,天下之幸。”
就在曹操盘算着大开杀戒之际,荀彧开口了。
他深吸口气,顿了顿后继续道:
“然,国朝穷苦,钱粮储备捉襟见肘,若赈灾恐边疆将士缺衣少食。”
“因此,在下于昨日登门造访了一位大儒贤者,请教了上中下三个丰盈国库、增强国力的谋国兴邦之策。”
荀彧缓缓开口道,此言一出,崔琰、贾诩、程昱、钟繇、司马防、曹丕、曹植、曹彰等人纷纷忍不住侧目。
又是那位所谓的‘大儒贤者’?!
胸怀上中下三大谋国兴邦之策?!
这位大儒贤者究竟是谁?!
这能耐都堪称圣人了……
崔琰等人惊讶之余全都眯起了眼睛,眼中精光闪烁。
“哦?”
“那位大儒贤者竟然有上中下三大谋国兴邦之策?”
“且说来听听!”
曹操‘霍然起身’,‘十分惊讶’的开口道,演技堪称一绝,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有多震惊呢。
“……”
望着丞相拙劣浮夸的演技,荀彧脸色一黑,嘴角也有些抽搐。
今日的一切都是他和丞相提前安排好的,眼下只是演给群臣看罢了,毕竟他们要保护曹昊的隐私,却没想到丞相的演技居然这么浮夸,他险些没绷住。
但绷不住也得绷,这场戏必须演下去。
原因无他,只因七公子提出那三策都太得罪人了,只能通过他之口叙述,绝对不能牵连到七公子身上。
那‘抢劫’之策会得罪外邦蛮夷,有损阳寿。
那‘盗墓’之策会得罪阴曹地府,有损阴德。
那‘一条鞭法’之策更是会得罪世家门阀,引火烧身。
虽说他表明了此三策乃是来自‘世外高人’‘大儒贤者’,但这却并不能替他减轻压力。
因为是谁想出来的计策不重要,是谁提出来的计策才重要。
说白了,他荀彧就是‘替死鬼’、‘背锅侠’。
“事已至此,已无退路。”
深吸口气,荀彧的目光逐渐坚韧。
“禀丞相。”
“谋国兴邦之第一策……”
“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