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周翠芳宋谨言的现代都市小说《高质量小说重生八零:孩他爹,咱破镜重圆》,由网络作家“暖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周翠芳宋谨言是《重生八零:孩他爹,咱破镜重圆》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暖鱼”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回到1985年,宋谨言发誓一定要做两件事:第一要亲手拿回属于她的一切;第二找到那个有胆睡自己没胆负责任的渣男。这一世,她不会去小诊所打掉自己唯一的宝宝,要将他生下抚养长大。这一世,她要夺回后妈、继姐从她手里骗走的一切!这一世,作为族里唯一的萨满,要带领族人脱贫致、致富、奔小康....等一下,她上一世的前夫竟然成了首富?那跟前夫哥拜把子,指定能暴富哇!哇哈哈哈,宋谨言找到了发财密码!只不过这个前夫哥好像有那个大病,竟然看上了未婚带娃的她.....前夫哥:你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我...
《高质量小说重生八零:孩他爹,咱破镜重圆》精彩片段
讷福欣然答应,领着吕明伟在村里逛。
逛着逛着,吕明伟琢磨出不对劲来。
来的路上他和宋谨言聊天,根据宋谨言自己说,她姥姥家里收入很低,生活条件很艰苦。
可在哈拉村逛一圈下来,吕明伟发现,讷家在这个村里,是绝对的“大户”!
有没有钱,吕明伟不知道。
但看讷家的院落,比平常院子大了三四倍,人口也比一般家庭多!
放眼全国,没有哪个普通村民家的庭院,能修整的又大又整齐。
如果从空中俯瞰,讷家庭院是一个狭长的回字形三合院,从南到北长达数亩。
何为回字形?
就是用红柳枝做成篱笆墙,将自家居住的小院子圈围起来,这叫内院。
内院中轴线上各有南、北两道门,南门通往外院,北门通往后院。
“这是后院,一共十五亩地,种的都是玉米、大豆、荞麦。”
讷福一副稀疏平常的语气,把身为农村小子的吕明伟,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这是自留地,不是国家分的耕地。
这家人又要狩猎、又要打鱼还有种地,一年到头全在干活,没有休息的时候。
讷福却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只有每天劳作干活,日子才有奔头。
“院子西边,那片地种的是蔬菜,东边这片,种的是烟叶。”
讷福指着茂盛的烟地,一脸得意的问吕明伟。
“听说你也是农村的?”
吕明伟点了点头:“我家也种地,就是没种过旱烟。”
“那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收烟了。”讷福爽朗一笑,拍了拍吕明伟的肩膀。
“老话儿讲:白露烟上架。”
“白露之前每天都有露水,好的烟叶每天必须要经过露水的滋润,这样才好抽,不吃露水的烟叶,容易燃断。”
“白露那天,我们家收烟,你要有时间,过来热闹热闹。”
“一会儿你走,我给你拿五斤我们家的烟丝。”
“抽一口,你就知道,啥叫上等烟。”
农活太辛苦,乡下人总喜欢抽旱烟丝来提气。
吕明伟也喜欢抽散装旱烟,抽起来比买的盒烟劲儿大。
“那我就不客气了。”
吕明伟欣然接受,对讷家人的好感又增进了几分。
此时讷福的大儿子跑过来,笑着招呼二人。
“阿爹,开饭了。嬷嬷正等着你们呢。”
讷福点了点头,领着吕明伟赶紧往回走。
从外院东边的烟地往回走,没有别的捷径,只能从内院南门进。
外院正门与内院正门在同一个中轴线,中间隔着七八米。
中间一条石子路,将这片空地分成一左一右两个功能区。
左院分为马厩、牛棚两间,各自有独立的小门。
右院为柴院、猪圈、鸡舍。
顺着中轴线上的石子路穿过,推开门就是讷家内院了。
正房坐北朝南,是一个南北通透的五间房。
正房双耳相隔一米左右,各有一个高耸的土烟筒,便于防火跟利用余热温炕。
西边是一间木制阁楼式仓房,仓房底离地二尺左右,通风干燥,宜于谷物、皮毛等的贮藏。
东边是一间磨房,用于粮食的加工、贮藏以及存放农具。
就这么一段路,吕明伟走了十多分钟。
普通的人家,可没有这么宽阔的院子。
“不是买根羊肠么,怎么还杀了一头羊?”
“也太隆重了。”
吕明伟看见院子里挂着的羊骨架,额头上开始冒起汗来。
他可不是什么大人物,讷家人如此好客,他将来怎么回礼?
“言言嫁人了,这是喜事,自然要好好做顿饭庆祝。”
但讷嬷嬷发话,他们也只能照办。
吃完了饭,讷福,讷雷明等男人,在村里挨家挨户的敲门借钱。
然而村里人听见他们要借钱买拖拉机后,脸色也露出了同样的疑惑。
“没钱买什么拖拉机?”
但村里村外都是邻居,话不能说的那么直白。
村民们讪讪一笑,摆了摆手道。
“最近收成不好,我家也不富裕,没钱借你们……”
讷福也不介意,转头走向另一家。
“我们家也没钱,但是能给你家凑五毛……”
“唉……都是一个村的,讷嬷嬷还帮过我们家,借你们三块钱,也不知道你们家够不够啊。”
这一晚,整个哈拉村都轰动了!
上至八十岁的老朽,下到三岁的顽童。
都知道讷家借钱要买台拖拉机。
“阿嬷,这是我从村西挨家挨户借回来的。”
讷福一手拿着一把毛票,一手拿着借条,将钱放在讷嬷嬷面前的炕桌上。
“嬷嬷,这是我跟大嫂出去借的。”
讷宝挎着一张小脸,也把他在村东借的钱放在桌上。
敖舒青坐在一旁拿着一把钱,翻来覆去的数了数。
叹了一口气:“阿嬷,一共才三百五十八块钱。”
达族人团结,知道讷家买这台拖拉机,全村人都能借力。
家里富裕的多出钱,家里贫穷的少出钱。
讷家全家出动,一毛一毛的借遍了整个村子,可离他们想要凑够的数目,还差得远呢。
“二嫂,家里还有多少钱?”
讷家女人分工明细,讷嬷嬷当家主管全家大小事,大嫂关惠英管账,二嫂敖舒青管钱。
讷宝看向敖舒青,理直气壮的追问。
“二百三十多块钱。”敖舒青面露愁容,看向婆婆。
借了三百五十八,手里还有二百三十……
加起来,一共五百八十八块钱!
距离七百五十块,还差一百六十二块。
“阿嬷,还差一百六十二块,只能等雷明他爸从山上下来,看看交公之后还剩下多少钱了。”敖舒青对着讷嬷嬷叹了口气,无奈道。
讷嬷嬷点了点头,神色平淡。
炕下的孩子们见状,也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要是他们能猎到一头熊就好了。”
“熊掌五十八块钱一斤呢!四只熊掌,最少也能卖三百块!”
“卖了熊掌,肯定够买拖拉机。”
讷雷明听见这些小辈的话,冷冷的哼了一声,打断他们的幻想。
“打黑瞎子都是下雪后,你们连这个都不知道?”
“讷家的男人,说出这种傻话,真给你们父母丢人!”
狩猎民族的后代,尤其是家里还有顶级猎手,说出这样的话,属实不应该。
就连宋谨言也忍不住抬起头,看看说话的是哪一个。
人群里,年纪最小的讷钟明,涨红着脸,不敢抬头。
怪不得三表哥讷雷明生气。
他们的父亲,背着一杆枪,养活了半个讷家!
讷钟明的父亲、长兄都是赫赫有名的猎手。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这一句话让外人听见了,确实有损讷家的名声。
“你们几个别在这凑热闹,赶紧滚回屋,写作业去。”
小儿子不分场合出了丑,敖舒青脸色也不好看。
把无关紧要的孩子们撵出去,只留下家里主事的男人们。
长房的讷福讷启明父子,二房长子讷雷明、三房讷俊明以及讷宝。
等到孩子们都散了,讷启明这才敢开口将自己心中困惑说出来。
“妈嬷,为什么要让我们挨家挨户去借钱?”
“有些人家里比我们都穷,借了也没有多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