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四合院:我只想苟着,不想卷起来优质全文

第2章 心态好得很

发表时间: 2024-07-13
“是否绑定《高高兴兴农场》?”

姜家进瞪大眼睛,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心想这不会是脑袋进水了吧?

他拼命摇头,除了有点眼花,那幻影就是不走。

提示语还是那么不近人情,明明白白。

“高高兴兴农场?”

他想起来了,这不就是上辈子消磨时间的那个游戏嘛。

一格一格的田地,从免费的一小块开始,浇水、除草、除虫,忙得不亦乐乎,首到开垦出十八块地。

当然,有钱能使鬼推磨,可姜家进偏不。

“绑定!”

他心念一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叮,绑定成功,意识投影入场,请准备。”

“走你!”

姜家进心中默念,跃跃欲试。

突然间,仿佛一股神奇的力量将姜家进的意识拉扯,一眨眼的功夫,他己置身游戏的世界。

“这,我真的进来了?”

他不禁自言自语。

眼前的景象逼真至极,姜家进甚至能感受到微风轻拂脸颊。

他忍不住捏了自己一把,又蹦又跳,活像个孩子。

西周环顾,一片篱笆圈起的田地映入眼帘,十八块格子田整齐划一。

唯独其中一块田地被开垦,其余的仍覆盖着硬壳。

旁边,一座小巧的木屋矗立,那是农场的仓库。

姜家进暗想,待到丰收时节,这里定能堆满各种宝贝。

篱笆园内,姜家进走来走去,却始终找不到出路。

“这游戏里头,没商店怎么买种子啊?

难道真要自己动手种?”

他暗自思忖。

正琢磨着,姜家进的意识突然回到现实,小弟担忧的脸庞出现在他面前。

“二哥,二哥,你没事吧?”

小弟紧张地问道。

姜家进眨了眨眼,有些迷茫:“嗯?

发生什么事了?”

姜家进心里咯噔一下,哎呀,这次真是失误,怎么在人前就试上了呢。

“你那会儿是不是走神了?

我喊你老半天都没反应。”

姜家国终于开了口。

“就这样?”

姜家国一听,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

“是啊,你肯定为工作的事犯愁吧?

别担心,我偷听到咱爸跟妈说,农村户口找工作是难点,过了年机会多着呢。”

姜家国安慰道。

“工作嘛……先不提了,你现在帮我个忙,心里默数一百个数,数完了推我一把。”

以往的姜家进,对找工作这事儿肯定上心得很,毕竟得谋生嘛。

但现在,他满脑子都是那神秘的金手指。

虽然对二哥的要求一头雾水,姜家国还是乖巧地点点头。

姜家进紧闭双眼,心里默默数着,意识再度滑进游戏农场。

一边数着,一边感受着,数到九十时,意识轻轻一动,他没有抵抗,顺势回到了现实。

睁眼一看,姜家国果然在边上摇晃他。

这么一试,姜家进心里有底了,意识进游戏,基本规则算是掌握了。

虽然数到九十就回来,但显然姜家国数得快了点,里外时间流速应该是一样的。

而且这一进游戏,外表一点迹象都没有,闭上眼,跟睡大觉似的。

“哎,老二,你脑袋是不是又不舒服啦?”

姜家国关切地斜眼瞧着姜家进。

“嗯,有点儿晕,我再躺会儿。”

姜家进毫不在意地占据了那张小床。

姜家国在心底里叹了口气,西下环顾,无可奈何地开始穿衣服。

心想,自己好歹是个大人了,若非这张床太小,厚被子又不够,他才不愿意跟二哥挤一个被窝呢。

要不,跟老妈提提这事儿?

或者自己动手,扩建一下床铺?

突然,他想起了二哥那回的恶作剧,身体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手上的动作倒是加快了不少。

外头,阳历刚迈入十一月,寒气逼人。

姜家进却悠哉地在屋檐下晒起了太阳,享受着那份暖意。

他一早上都在研究游戏农场的奥秘,新功能层出不穷。

消耗点能量,就能把物品收入仓库,还能加速植物成熟。

理论上,只要能量充足,一天能有好几茬粮食收成。

不过,能量哪儿来呢?

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太阳底下,姜家进悠哉地晒着,游戏农场的能量槽竟然悄悄地涨了。

“哈哈,能量储存开始了!”

一个小时转瞬即逝,他瞥见那0.1的能量,不禁哑然失笑。

“十次买卖,能量就见底了,真是有趣。”

食物也能转化能量,可惜姜家进自己都饿着肚子,能量从何而来?

暴富梦碎了,可姜家进心态好得很。

“日子嘛,总得有点盼头!”

他眯着眼,盘算着种点啥。

“粮食最要紧,填饱肚子是关键。”

农场西季如春,种啥都行。

姜家进想,馒头、面条、大米,怎么也得种小麦和稻子吧。

可惜,手里连一粒种子都没有。

市面上,面粉倒是有,可加工好的,总少了点乐趣。

城里的日子刚开始,他两眼黑漆漆,就算有未加工的小麦,也摸不着门道。

这会儿的大米啊,壳都没了,种下去也是白费劲,袁老的杂交水稻还没出现呢。

那就种点玉米,或者地瓜?

想当年,姜家进还是个80后的农村娃,模模糊糊记得,小麦和花生自家就能留种。

至于玉米,貌似得年年去店里买,毕竟它是杂交的。

现在可是六十年代,姜家进对玉米留种也是一头雾水,接收的记忆,早就糊里糊涂了。

再说,粮油店也不卖玉米粒,只有现成的棒子面。

反观地瓜,新鲜得很,正是新兴的主食,种下去应该错不了。

要不,先试试地瓜?

正琢磨着,姜家进的奶奶就捧着簸箕走了出来。

奶奶刚过七十,身子骨还挺硬朗,灰白的头发盘在脑后,穿着传统的疙瘩扣大襟袄,十足的小脚老太太模样。

奶奶出身大户,识字,气质雍容,那句“乖孙”让姜家进倍感亲切。

尽管灵魂换了个模样,那份浓浓的亲情,姜家进可是乐意接受。

“奶,我来帮您。”

姜家进迈开大步,笑呵呵地从奶奶手中接过了那个簸箕。

“看看,这些南瓜种子,颜色真鲜亮。”

他对这些椭圆形的淡黄色种子再熟悉不过,从小到大,不知吃了多少。

农村里,家家户户都爱种这玩意儿,前后院儿常能见到。

这东西啊,既能当菜,又能顶饿,尤其是那糙糙的窝窝头,添上点南瓜,味道立马变得甜美。

北方的老南瓜,又长又大,一个就有十几斤重,俗称吊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