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阅读 > 现代都市 > 带我去远方全文版

带我去远方全文版

坐望敬亭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精选其他小说《带我去远方》,小说作者是“坐望敬亭”,书中精彩内容是:字数一次付给稿酬。著作稿为每千字二至七元,翻译稿为每千字一至五元。《燕京文艺》给林朝阳千字七块的价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说已经是到顶了,可他竟然还让自己再给加点。在最初的难以接受和惊诧过去之后,刘昕武心中隐隐有一种想法。莫非,他是在用这种方法让我知难而退?刘昕武心里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是了,《燕京文艺》可是林朝阳处女作发表的......

主角:陶玉书林朝阳   更新:2024-07-01 06:2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现代都市小说《带我去远方全文版》,由网络作家“坐望敬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精选其他小说《带我去远方》,小说作者是“坐望敬亭”,书中精彩内容是:字数一次付给稿酬。著作稿为每千字二至七元,翻译稿为每千字一至五元。《燕京文艺》给林朝阳千字七块的价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说已经是到顶了,可他竟然还让自己再给加点。在最初的难以接受和惊诧过去之后,刘昕武心中隐隐有一种想法。莫非,他是在用这种方法让我知难而退?刘昕武心里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是了,《燕京文艺》可是林朝阳处女作发表的......

《带我去远方全文版》精彩片段


此刻的沉默震耳欲聋!

刘昕武望着眼前的青年,沉默了半天,总想说点什么,但又感觉抓不到重点。

最后只憋出了一句,“高价是多高?”

林朝阳笑的异常和气,仿佛拿出了对待客户的姿态。

“《十月》这么好的杂志找我约稿,我是求之不得的。不过你也看到了,我现在就一份稿子,只能给一家……”

刘昕武打断他的弯弯绕,问道:“你的意思是得比《燕京文艺》的千字七块高?”

林朝阳神色自如,笑着说道:“你们杂志能高于这个标准自然是最好,稿子要真拿给你们,人家《燕京文艺》的编辑问起来,我也有个说词不是?”

林朝阳说完这话,刘昕武沉思起来。

前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嗡嗡嗡期间的文艺创作无稿费时代终于过去了。

通知规定实行低稿酬制度,并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字数一次付给稿酬。著作稿为每千字二至七元,翻译稿为每千字一至五元。

《燕京文艺》给林朝阳千字七块的价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说已经是到顶了,可他竟然还让自己再给加点。

在最初的难以接受和惊诧过去之后,刘昕武心中隐隐有一种想法。

莫非,他是在用这种方法让我知难而退?

刘昕武心里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是了,《燕京文艺》可是林朝阳处女作发表的刊物,又愿意给他千字七块的顶格稿费,这得是多看好他啊!

林朝阳又怎么会辜负刊物这样的信任呢?

他一定是觉得不好拒绝自己,才想出了这么一个蹩脚的理由。

都千字七块了,再往上涨,哪个主编也不会同意的。

他相信林朝阳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要求来。

脑补一番林朝阳的想法,刘昕武心中有些遗憾,知道他正在创作的这部小说是肯定不会交给《十月》了。

真是可惜,刚才他光是听林朝阳讲述就眼眶湿润了好几次,这要是落到笔头上,得多催人泪下?

虽然文学作品过度煽情不是什么好事,但刘昕武自认为是有分辨能力的,他觉得林朝阳这部作品写出来一定错不了。

可惜了!

“朝阳,真是没想到《燕京文艺》这么看好你。千字七块这个标准在如今确实是顶尖的了,放在我们编辑部恐怕最多也只能给到这样了。”

刘昕武的语气很委婉,林朝阳心中不免遗憾。

加点呢!

哪怕就加一点呢?

这小说我都给你们了!

没诚意,忒没诚意!

林朝阳暗自腹诽。

之前章德宁跟他约稿,但林朝阳一直不答应,就是怕遇到这种情况。

现在好不容易等来了客户,客户竟然嫌弃他报价高。

既然都是一样的稿费,那他当然会优先考虑《燕京文艺》,毕竟他现在跟章德宁也挺熟的。

不过《燕京文艺》毕竟之前登了《牧马人》和创作谈,也有人情在,到时候他们真要稿子,再给他们写一部小说不就完了吗?

不能为了人情,连大客户都往外推。

这有违打工人的操守。

别看他现在写的慢,那是因为磨洋工,怕把陶玉书对他的期待阈值调的太大,以后自己难受。

他要是真快起来,笔杆子都能磨细了,稿纸都得戳漏。

见林朝阳没说话,刘昕武以为他猜对了林朝阳的心思。

“这次说来也怪我,冒然登门,也没有事先跟你沟通过。”

“哪里的话,能跟您这样的前辈交流,对我来说也是个学习。”

“是互相学习。刚才听你说你正在写的这部作品,我是非常看好的。

这次没机会,等下次,你有稿子了可一定要想着我们《十月》。”

刘昕武将约稿的口子留到了林朝阳的下一部作品,但他并没有应承什么。

约稿这种事跟签约一样,不到最后一刻都可能有变化,他可不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反复无常的印象,所以任何编辑的这种约稿话术他都不会给出积极的反馈。

等送走了刘昕武,林朝阳回到楼上又给《收获》的李小琳写起了回信。

透过刘昕武的态度,林朝阳也知道现在编辑部的稿费标准大概也就这样了。

做生不如做熟,不如就把手头这部小说给《燕京文艺》。

《收获》这边先沟通着,以后再说。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早上让同事帮忙,准备去中文系蹭课。

就见着有个佝偻的身影在图书馆东侧跑路,这个点儿学生们都赶着去上课,因此这道身影很是显眼。

林朝阳好奇的瞅了一眼,觉得有点眼熟,又瞅了一眼。

这不老……朱吗?

老头儿本来个子就不高,腰还佝偻,跑起步来一颠儿一颠儿的,林朝阳生怕他闪着、绊着。

“朱伯伯,您怎么在这跑步啊?”林朝阳上前问道。

朱光遣见是林朝阳,放慢了脚步,“天天在这跑,你上班,没看到而已。”

原来是这样。

林朝阳仔细一品又有点觉得不对,这老头儿是不是在嘲讽我是个朝九晚五的社畜?

都怪老头儿嘴太损,他每说一句话,林朝阳总忍不住会脑补。

“您可悠着点,别崴着脚。”

“傻大个才崴脚!”

嘿!你这老头儿,狗咬吕洞宾!

老朱头儿还不到160,现在年纪大了,腰一佝偻,更矮了。跟他一比,谁都是傻大个儿,林朝阳不由自主的代入了“傻大个儿”的角色,谁让他身高179呢。

算了算了,不跟这老头儿一般见识。

打了个招呼,林朝阳去上课,今天的课是屈玉德的《民间文学》。

说起屈玉德,很多人都陌生,但她的丈夫应该很多人都听过——金开澄。

除朱光遣之外,中国美学领域的又一座高峰。

屈育德嫁给金开澄之前,当年号称燕大第一美女。眼前的老人早已不复当年的容颜,而且因为此前多年的不幸遭遇,身体看上去不是太好,讲话鼻音很重。

屈育德所讲的民间文学课是门囊括内容众多的课程,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民间小戏、说唱、谚语、谜语、曲艺……这些都可以纳入到民间文学的概念中。

稍有创作常识的创作者都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创作而言是绝佳的养分,是以林朝阳听的格外认真。


当初文学社恢复成立时闹出了好大的阵仗,不仅在燕大校园内掀起了波澜,消息更是登上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这样的顶尖媒体。

《未名湖》是五四文学社的社刊,五四文学社早在恢复成立之初就在筹划,还专门找茅盾先生给题了创刊词。以学生刊物的标准来看,牌面已经拉满了。

但说到底也只是个学生刊物,陈健功他们一下子印了2000份,16开的油印本,因为不是公开刊物,所以只能在校园内流通。而且受限于规模效应,刊物的印刷成本并不低,定价两毛钱也只是保个本而已,五本《未名湖》就是一块钱,陈健功的人情在林朝阳这肯定不止一块钱。

正好以后要麻烦借书处的几个同事,带回去大家一人分一本,笼络一下人心。

后世要是说谁给同事帮个忙,同事回他个学生刊物,估计这人就得罪死了,还不如不回,现在可不一样。

绝大多数具备一定文化的市民都对读书、看报这件事趋之若鹜,而且别小瞧《未名湖》,它虽然只是一份学生刊物,但能在上面发表作品的却都不是一般人。

林朝阳在回来的路上随便翻了翻,看到了刘振云的《瓜地一夜》,就是他改的那篇小说,还有石铁生的《没有太阳的角落》,还有陈健功、黄贝佳等如今已经在文学界小有名气的作者的作品。

听说这是五四文学社的学生们搞的,几个收到杂志的同事都表现的十分感兴趣,仔细读一读,发现这份学生刊物刊载作品的水平还真不低。

“这帮学生,还真是有些水平啊!”胡文琼感叹道。

杜蓉说道:“我听学校的几个老师说,77、78这两届学生不好管,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都已经工作多年,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可能比当老师的都丰富。”

胡文琼点点头,“这个我倒是听说了。前段时间西语系那个邱老师不是因为来听她课的学生太少被气哭了吗?听说是因为嫌她讲的没水平。”

“没水平倒不至于,邱老师才刚三十,这帮学生啊,就是被学校里那帮教授的课把胃口给养叼了。”

林朝阳对胡文琼和杜蓉的对话深以为然,这几年的燕大学子是无比幸福的,授课老师几乎有大半都是教授,其中更不乏国内各个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如朱光遣、吴祖缃这样的人物几乎每个系都有。

再过几年的学生,可没这个好运气喽!

中文系今天的课只有半天,系里的同学们下课之后都在议论一件事,据说学校正准备给留学生们安排“陪住”学生。

所谓“陪住”,顾名思义,自然是和留学生住在一起。当然了,这是指同性之间。

一方面是为了让留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锻炼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有监督留学生的意思。

这年头除了燕京本地人,没几个学生的普通话是标准的,因此燕京本地的学生自然就成了陪住的最佳人选。

77级中文系燕京土著不少,查剑英、王晓平、宫玉、李淳……

大家对这件事并不积极,这年头沾上外国人那都是大事。虽然跟留学生住在一起可以享受到双人间的宿舍,可大家都不想惹麻烦,聊起这件事时,更多的想法是别抽到自己。

聊着聊着,女生宿舍里的话题提到了今天到教室里出现的陌生面孔。

“诶,晓平,今天坐陈健功旁边的那个小同学是谁啊?怎么没见过?”

宫玉是77级中文系文学专业女生里年龄最大的,她是走读生,较少参与五四文学社的活动,并不认识林朝阳,她带着几分好奇问王晓平。

没等王晓平回答,一旁的查剑英问道:“他你不认识?”

宫玉被查剑英问的一脸懵,“我应该认识吗?”

“之前去小西天儿看电影你没见过他?”

“哪次啊?有两次我都没去!”

“他啊,《牧马人》的作者。”

“牧马人?”宫玉初听没意识到,过了好几秒问道,“你说小说那个《牧马人》?”

“对啊!”

王晓平这时对查剑英说道:“剑英,林朝阳不是不让大家往外传吗?”

“有什么关系,《未名湖》上都登了他的笔名了,你没看健功都大大方方的吗?”

宫玉问道:“他是《牧马人》作者这事,还得保密?”

“没什么,都是之前的事了。”查剑英回了一句。

“哎呦!”宫玉这会儿终于反应了过来,“你们倒是早告诉我啊,整天就搞小团体。”

“什么叫小团体?是你走读脱离群众好不好?”查剑英叫嚷道。

“诶诶,先不说这事了。你们给我讲讲许灵,不对,是林朝阳,给我讲讲他。”

著名诗人西川曾说过,八十年代的燕大校园里,十个学生里九个是诗人,剩下那个是写小说的,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文学青年。

《牧马人》在《燕京文艺》发表近四个月时间,乘着“伤痕文学”流行的东风,在读者群体当中造成了很大的反响,身为读者,谁不好奇“许灵均”这个作者?

宫玉怎么也没想到,《牧马人》的作者竟然就是燕大的人。

“你要说他这个人可有点意思,从哪说起呢?”查剑英两眼放着亮光,八卦之魂熊熊燃烧,“他是历史系陶教授的女婿你知道不?”

宫玉摇了摇头,竟然还是教授家的乘龙快婿?

“教授的女婿不新鲜,这事的新鲜在于他原来是农村的。陶教授的女儿下乡插队认识的他,两人谈上了恋爱。

教授女儿考上了大学之后,两人不仅没分手,反而结婚了,林朝阳还被他媳妇带进了城。”

查剑英说起林朝阳的经历满面红光,显得十分亢奋,不知道的以为她才是那个当事人呢。

宫玉的表情越听越惊讶,但她心里是很理解查剑英的。

无怪乎她小查大惊小怪,这个林朝阳和教授女儿的爱情故事从头到尾透着一股中国古典爱情小说的味道,而且还是大团圆结局的那种。

说到最后,查剑英脸庞泛起几分亢奋的嫣红,“宫大姐,你能懂吗?七仙女嫁给了董永,结果董永不是放牛郎,而是文曲星下凡!啊?”

查剑英说到激动处,拉着宫玉的手,颇有种后世追星少女沉迷偶像剧的疯狂。

宫玉点头如捣蒜,她怎么不懂?

她太懂了!

这简直比《简·爱》的情节还让人上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