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郑卫民王云芳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章节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由网络作家“v奔跑的蜗牛v”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他,一个孤儿,一次意外穿越到了1976年,本以为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没想到却再一次被抛弃。不过还好,有着上一世的记忆和见识,要不还真的翻不了身呢。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话不假。他这次重生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人生,且看他如何在重生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创造了自己的家庭温暖!...
《全文章节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精彩片段
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但没有鞭炮齐鸣,只有大喇叭在发出巨大的声响。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大喇叭里播放着振奋人心的歌曲,插队报名点周围很是热闹,虽然在过来之前都有了主意,但真的到了这里,遇到相熟的人也会再商量一番,看看要去哪里,相互之间还能有个照应。
墙上贴着大大的标语: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一人插队,全家光荣。
……
郑卫民被小妹拉着去了报名点,他内心有些抗拒,有些向往,还有些忐忑。
前途是未知的,多少让他无法安心,这么多年以来,他所求的不过是片瓦遮身
一个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坐在桌子后面,看着过来的两个小年轻,便抬头问道:“小同学,是要去插队?”
“是!”郑卫红抢先回答道。
“小姑娘你想去哪里啊?”后面的工作人员准备登记了。
郑卫红忙把郑卫民给推到了前面:“是我哥要去。”
“哦!”中年男人又推了一下眼镜,看了一下眼前的小男生,语气和蔼地问道:“小同学叫什么名字啊?”
“郑卫民!”
中年男人上下打量了一下郑卫民,好像是个大院子弟,这种人竟然也出来插队了?家里是发生什么变故了?但看着也不像,旁边的小姑娘就完全没有这个担忧。
“不错!”中年男人点点头,用一丝欣赏的眼光看了一下郑卫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去插队?”
郑卫民愣了一下,什么时候去插队也要理由了?我给不出理由难道还能不去啊?
“我想去陕北,走一走革命先辈的路,像他们一样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说的好啊!走一走革命先辈的路!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小同学你的觉悟非常高啊!陕北,黄原怎么样?到了黄原,你会成为一个男子汉的!”
黄原?也不是不行啊!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啊呸呸呸!黄原种出来的小麦一样能做成烧饼!
“卫民!你也去插队啊!”一个女声响起来了,郑卫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这是一种举目无亲但又遍地熟人,还怎么都搭不上话的感觉。
他读了不少书,当然知道在这个时期不能胡乱开口,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被上纲上线,这也刚好符合了他木讷内向的一面。
大脑急速运转了一下,郑卫民认出来是江菡,也是育英中学毕业的。
小姑娘脸儿白白的,不知道是不是被冻的,她不停地搓着双手,还哈着气。
“你也去?”
江菡无奈一笑:“是啊!不过我就在咱们北京,去顺义。你怎么走那么远啊?我听着好像是陕北?”
“陕北就陕北呗,到哪儿都一样!”郑卫民假装洒脱地说了一句。
江菡诧异道:“这怎么能一样呢?你就不知道选个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啊?过年也好回来!这下好了,选了陕北,你能不在半路上过年就不错了。”
但她歪头想了一下,又说道:“陕北也好,没啥问题。”她也看到了郑卫红,这个小姑娘眼睛滴溜溜地乱转,让江菡读出来了很多信息。
“就去陕北吧!过两年让你爸给你运作回城就好了,又不是一辈子就留在那里了。”
“去陕北两年,说不定真能学到点不一样的东西。”郑卫民应付了一句。
大院子弟几乎都是这种想法,谁要说真的一辈子扎根农村,那真的是觉悟非常高了,起码在郑卫民所在的大院里没这个状况,最多也就多留一两年。
看着郑卫民报完名,郑卫红终于放心了。
“三哥,回家了!”
“你先回去吧,我走一走。”
郑卫红觉得三哥可能是要再看一看北京,她觉得这是人之常情,马上就要离开了,肯定有很多怀念的地方——课本上不都是这么说的么?
寒冬腊月,即便是午后也颇冷,郑卫民把手揣进兜里,在路上慢慢走着,看着这个时代的风景。
几乎没有高层的建筑,一眼到头不是瓦房就是平房,只有工厂和学校算是比较高的了——好像还有几幢小楼,据说是级别高的人才能住在里面。
墙上贴满了标语,红色的耀眼;他沿着墙,漫无目的地走着,拼命融合着两个人的记忆,路上不时有熟人打招呼,郑卫民嗯嗯啊啊地应付了过去。
“三儿还真可怜,这就要去插队了!”
“他不去咋行?还很能让他妹妹去啊?”
“倒也是……”
“你哥呢?”袁秋看着闺女一个人回来了,有些意外。
郑卫红回到家里便凑到了蜂窝煤炉子边,这边的温度就高了不少,让她身体都放松了不少。
“他想在外面走走,说等下回来。”烤火真舒服,郑卫红不想往外走了。
“报上名了?”
“报上了!去陕北的黄原!”
郑刚点头道:“还可以!说什么时候走了?”
“还没!等通知吧,三哥估计还得找几个人一起走。”
“嗯。”郑刚对袁秋说道:“给老三多带点粮票和钱。”
袁秋却说道:“哪有多的了?不是说那边也给口粮么?只能给他挤出来五十斤的粮票了。”
“也行!五十斤不少了!他又不是去享福的,到了陕北还是要靠劳动吃饭。”
袁秋叹道:“没想到啊,咱们家也出了个农民了!”
“什么话!”郑刚不满地说道。
郑卫红也插嘴道:“那过几年,三哥不是要带个陕北的婆姨回来了?穿着破羊皮袄,戴着脏的白毛巾,脸上也都是灰,指甲缝里都是黑泥;黄鼻涕冻在嘴唇上,胡乱一抹就到了鞋底。”
“行了!别说了!”袁秋立马就让她打住了,三儿子的这个形象她实在不愿意去想象,但闺女嘴里说出来的话可能都用不了多久,可能明年就会变成现实;当然了,婆姨估计是没有的。
“看看给三儿的东西,有没有什么还能再添一点的?”郑刚也觉得有些对不住三儿子了。
夫妻两个又回了屋子,丢下郑卫红一个人在炉子旁,小姑娘嘴里嘀嘀咕咕:“三哥你可别变成那样啊,要是真变成那样,我指定不带认你的……”但她脑子里已经开始把郑卫民的形象往那个方面去想了。
里面的主卧,袁秋低声说道:“老郑,三儿这回去了陕北,过阵子再给你打晋升应该没问题了吧?”
郑刚不愿意提这个事情:“再给三儿添点钱!”他把钱包拿出来,看了一下,把里面的“大团结”都给拿出来了。
“五十块!你可真舍得!不过了?老大和老二去当兵的时候也没见你那么大方!”
“要是三儿能去当兵,我也不给他了!”
大院里其他家庭也知道了郑卫民要去陕北插队,不少人都在议论。
“老郑两口子可真行啊!就算他们家老三要去插队,去北京乡下也可以,还真能给送到陕北去!四丫头还敢大声嚷嚷,生怕别人不知道,一家子打的好主意。”赵军他妈王秀霞就有些不满,没别的,赵军和人家郑卫民关系好,她也就多惦记点郑卫民。
“咱们自己说说就行了,出去可别乱说啊!”赵春来叮嘱了一句。
“乱说什么?谁还看不出来?你说老吴,老刘那边会咋想?”
老吴是吴岩,老刘是刘志,都是郑刚的竞争对手,毕竟越往上走位置越少。
“他们?哎,郑家老三怕是真回不来了,除非老郑能不惦记师级的位置。”
郑家四丫头在外面一通嚷嚷,就把郑卫民放到了火上烤,郑刚但凡能有把儿子给弄回城的想法,那他这个上升通道就会被别人占据。
走上师级意味着有机会当将军,谁又肯轻易放弃呢?
郑刚和袁秋两口子当然不会和三儿子说这个事情,只要郑卫民能安安稳稳在陕北待着就是成功了,等到郑刚这边的事情落定了,会再想办法把儿子给弄回来。
直到现在,就连郑卫红也都是认为三哥去插队是为了保住她能留在城里或当兵的机会。
天色变暗,郑卫民的腿凭借着肌肉记忆把他给带回了家。
刚推开房门,他就看到了客厅桌子上的大包裹。
“三哥,为了让你去插队,爸妈都要把家底儿给掏空了!”郑卫红不满地撅着嘴说道:“剩下的桃酥我就不分给你了!”
郑卫民摸了摸她的脑袋:“你留着吧。”话还没说完,就被郑卫红把手给打掉了:“你别摸我的头!”
“好,不摸了。”郑卫民没有和小姑娘计较什么,他觉得有个任性的小妹好像也挺好。
袁秋挤出来一个笑:“三儿回来了?那咱们等下吃饭!你先烤火。”
郑卫民刚反应过来到饭点儿了,对于晚饭,他的印象并不深刻。
在北京,条件总是要比别的地方好一些,特别是在大院里,郑家还是能吃上米面的,所以晚饭是熬白菜粉丝和馒头。
这在他眼里不是什么美食,但放眼全国可是相当好的伙食了。
一家人安静地吃了晚饭,除了咀嚼声外几乎没人说话,郑卫红努力开启了几个话头,都没有人搭茬。
吃完饭,郑卫民说了一声:“我先回屋了。”
“你也回屋吧!”袁秋对郑卫红说道,看着闺女有点不太想回屋,就又补了一句:“要是真的没什么事情做,就把碗洗了,把锅刷了……”
“我这就回去!”郑卫红马上就溜回了房间,她才不想做家务活呢。
厅里又陷入了一片安静,许久,袁秋才开口道:“老郑,三儿……是不是知道点什么了?”三儿回来之后几乎没怎么说话,又在外面晃悠了老半天,难保会有人和他说些七七八八的事情,这让袁秋心里很是没底。
郑刚摇摇头:“他能知道什么?一脚踹不出个屁来的玩意儿!他要是真不想去陕北,我还能拿枪逼着他去?”
马甲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都市、穿越、种田、佚名都市、穿越、种田、小说《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v奔跑的蜗牛v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目前已写527078字,小说最新章节第207章 各人规划冒头,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都市、穿越、种田、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很好看,老书虫表示很棒!
不够看,那位大虾推荐一个差不多的让我过过瘾[笑]
越来越水,我看要写𣎴下去了:
热门章节
第149章 小礼物
第150章 不能冒进
第151章 工作结束
第152章 王云凯的助攻
第153章 文字很重要
作品试读
郑卫民不用枪逼着走。
既然中了穿越大奖,那就不能只享受福利不承担义务,插队是一定要去的。
他躺在床上,还没有盖被子,只是看着天花板思索之后的路。
真是没想到啊,自己竟然也能穿越成二代了!再过几年就要改革开放了,好日子不就来了么?第一桶金就在眼前,先苦后甜也是他一贯追求的。
到时候一家人在一起,那小日子岂不是能过到飞起?先去插队几年,往后在爸妈和大哥二哥四妹面前说话也会硬气很多。
郑卫民的想法很好,但他也不是鬼神,不知道所有的事情,更无法预料之后的事情发展。
房门被推开,袁秋进来了:“三儿,早些睡吧!”
“嗯!”郑卫民答应了一声,看了一下床头的闹钟,好像才刚过九点,他什么时候在九点睡过觉?好像只有小学的时候才有这个待遇,自打上了初中就睡眠不足了。
他还没想好要怎么面对家人,出去待个几年也好,免得性情大变说不过去。
穿越回来的第一夜,郑卫民睡得并不安稳,他还挺紧张的,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是不是还没睡?是不是还在公司加班?
神经错乱的一夜,郑卫民觉得是不是一觉醒来自己又可以回去了?
天蒙蒙亮了,郑卫民醒了,好像没有反转,头顶没有天花板,只是普通的白色房顶,好吧,这次的大奖坐实了。
早饭还是馒头咸菜稀粥,吃完之后郑卫民就出去转圈,看老北京的风貌。
回来的时候遇到一群小屁孩在玩跳房子,大冬天一个个也都是脑袋上冒着热气,见到他都热情地打了招呼:“卫民哥!”
打完招呼,他们就接着投身到游戏中,忙碌极了。
郑卫民在旁边找了块稍微干净的石头,看着这群小孩子玩乐,脑子里在想着要带哪些东西去陕北。
袁秋整理了一个大包袱,里面有生活的必需品和换洗的衣服——好像家里的衣服除了身上穿的都在里面了。
但郑卫民有着先知的福利,那就是在明年就要恢复高考了,除了生活的必需品之外,他需要带几本书一起走。
不管是文理,他都有把握考一个比较高的分;但考完高分之后怎么办?要是真的学了理科,难道还真的要进入全国的一流学府准备和人家真正的学霸一起待着?这早晚会露馅的!
所以这辈子只能选择文科,因为这需要博闻强记,只要肯下功夫,总不至于被人吊打。
那要带的书就很清楚了,就数学课本便好;像语文和政治,他不打算带了;历史和地理方面的书籍他倒是打算带上几本,就当是兴趣爱好了。
回家之后,他便把这些书翻了出来,塞到了大包里,用手试了一下,快拎不起来了。
门外又有了动静,赵军进来了。
“三儿!什么时候走?”
“后天吧!你呢?”郑卫民看到赵军已经换了一身军绿色的新兵服,整个人都喜气洋洋的。
他很想过来和郑卫民道个别,但王秀霞不让他来,怕这身衣服刺激到郑卫民。
但俩人打小一起长大,不过来道个别实在说不过去,衣服不换就不换吧,赵军觉得小伙伴不会计较他的。
郑卫民哪里会计较这个,他能感觉到面对赵军的时候整个人的情绪都会有明显的上升。
“我比你晚,过来看看你!”赵军扭扭捏捏的,忽然从兜里摸出一个信封,递给了郑卫民。
“那个啥,可千万记得给哥们来信啊!”赵军说完就跑了,郑卫民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二十块钱,还有二十斤的全国粮票。
这小子,怕不是把家里给他的准备给自己了吧?
“哎,这是做什么?”郑卫民赶紧把信封还给了赵军。
“你拿着!”赵军把信封硬塞给了郑卫民,叮嘱道:“卫民,到了地方上,可一定要硬起来!那边人生地不熟的,你要是不硬起来就容易被人欺负。”
“我知道。”
“你知道个屁!”赵军一下子就打断了他:“你要是能硬起来,也不用去插队了!”赵军顿了一下,收住了话头:“给你的你就拿着!可记得给哥们写信啊!”
说完,赵军就跑了,他不能再和郑卫民聊了,再聊下去就得聊出火来了!把东西留下来就行了。
郑卫民很是感动,他没想到赵军能这么大方地支援到自己。信封里的钱和粮票怕不是赵家人给赵军准备的吧?不行,得还回去!
对二十块钱和二十斤的粮票,郑卫民还没有概念,但他知道这不是个小数目。
出了门,到了赵家这边,他就看到了赵军在门口站着,右手夹着香烟,红色的烟头一闪一闪。
“孙子,我就知道你会过来!麻溜滚回去!”赵军朝郑卫民亮了亮拳头:“三儿,你可打不过我!别让哥们在家里挨骂!”
“这太多了!”
“多个屁!”赵军骂道:“你知道你要去哪里么?陕北啊!省着点吧!要是哥们在部队里提了干,还能多支援你一点,但前提是哥们提了个之后不谈恋爱,要是谈了恋爱,你丫就等着喝西北风吧!滚滚滚!”
赵军把郑卫民给撵回去了,到了陕北那边的状况是什么样子他也没把握,能让郑卫民多一点保障总是好事,他可不想让小伙伴过得太凄惨。
在家里又留了两天,郑卫民便出发去了火车站,准备去陕北插队了。
他带走了所有属于他的东西——带不走的东西,等他回来也不会再看到了。
郑刚袁秋和郑卫红都来送他,赵军也来了。
“哥们,记得给我写信啊!”
郑卫民忽然感到眼睛有些酸涩,这是赵军第几次和自己说写信的事儿了?这炽烈的友情啊!
郑刚则在反复叮嘱着郑卫民:“三儿,到了陕北要好好表现!不要给家里丢脸!”
郑卫民只是点点头,又朝赵军挥挥手,便被人群给挤到了车厢里。
赵军的眼睛也涩涩的,却听到了郑刚说道:“三脚踹不出来个屁!”
三儿是闷了一些,不知道到了陕北会不会受欺负,赵军尤其担心这个。
郑刚在招呼大家回去了,赵军不舍地望了一眼火车,火车的汽笛声拉响,开始慢慢驶出车站了。
郑卫民这几天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到二十句,到了火车上总算能稍微放松一些了。
正如王秀霞所说,北京就没几个人去陕北的,他就算遇到了也肯定是生面孔,不怕。
北方的冬天没有什么颜色,灰蒙蒙的一大片,往西走,灰色中会渐渐出现土黄色,还有没有融化的积雪在,让人看着就感觉到冷。
火车上的人普遍谈兴不高,大家都在闭目小憩,每到一站就会有人下车,带着他们那重重的行李四下张望,寻找着接站的人。
郑卫民看着有人过来热情地和他们握手,又把他们带上了驴车,再然后火车就开走了,前往下一站,进行重复的故事。
火车到了西安,已经快半夜了,又有好几个人下了车;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匆匆离开,剩下的就是他们这群知青了,郑卫民数了一下,加上他也才五个人,三男两女。
火车站外人很多,但郑卫民一样两眼一抹黑。
他不是宅男,但大西北还真没来过。
几个人知青很自然地就聚在了一起。
“你们也插队啊?”
“是啊!”
“我是去黄原的,你们呢?”郑卫民先打开了话匣子。
“我去榆林。”
“我也去榆林!”
“我去延安!”
“巧了,我也去黄原!”
总算有一个同行的人了,郑卫民看到是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女知青,就问道:“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我叫郑卫民,育英中学的。”
“我叫王云芳,师院附中的。”王云芳大方地伸手和郑卫民握了一下,很软。
“那以后咱们就是革命战友了!”郑卫民看懂王云芳一直围着一个围巾,说话也瓮声瓮气,只能看到她的眉眼还挺清秀。
其他几个人很是羡慕:“去黄原还有火车,你们还能转一下,我们就只能转汽车了,说不定还要转驴车,驴车坐多久还不知道呢。”
郑卫民说道:“能有驴车坐就不错了,说明马上就可以到地方了,我倒是宁愿马上就有驴车可以坐。”
王云芳则看着郑卫民,问道:“你去黄原哪里?别刚找个北京老乡到了黄原火车站就要分开了。”
郑卫民说道:“原北县,你呢?”
“我也是!”王云芳开始有惊喜的神色了,能分到一个县,那见面的机会就会大很多,她不知道两个人会不会见面,但来自同一个地方就让她觉得心里踏实。
“我去柳林公社……”郑卫民又试着往详细了说了一下。
王云芳更高兴了:“徐家村?”她的眼里满是期待。
郑卫民笑了:“看来组织上还是挺照顾咱们的,我也是徐家村!”
王云芳兴奋地扯下了围巾,露出了一张白白的小脸:“真好!”她又转向了旁边两个去榆林的人:“你们估计也是一样的吧?”
旁边的两个人也满怀期待地询问了一下,果然也是同一个村子。
去延安的姑娘面露羡慕之色:“要是咱们五个人都能分到一块就好了。我叫林红梅,人大附中的。”
俩男知青也很羡慕郑卫民,总算有个伴儿了。
“山不高水不远,咱们还会再见的!”
郑卫民和王云芳又上了去黄原的火车,天刚亮就到了黄原,下车之后也是有驴车接送。
赶车的是个花白胡子的大爷,郑卫民看不到他的头发,因为被一个脏毛巾给包起来了。
离老远,郑卫民就能闻到他身上的味道,这是许久没有洗澡的味道,他假装没有闻到,直接就坐了上去,王云芳眉头微微皱了皱,又把围巾在鼻子下面多绕了两圈才上了驴车。
“大爷怎么称呼?”
“饿姓徐嘛,你们叫饿徐老汉就行咧。”
“那哪儿能行啊!我们还得叫您徐大爷才行!咱们村离这里有多远?”
“托毛主席的福,咱们走上六个钟头就差不多咧!”
驴车走四个小时是什么概念郑卫民并不知道,但他能知道这路确实够远的。
“大爷,那您不是半夜就过来了?”
听到郑卫民的话,徐老汉咧开嘴笑了起来,这娃娃真会说话,能看得见他的苦劳呢。
“是咧!”
黄原市区并不大,出了火车站没多久就到了市郊。
一片枯黄夹在着白皑皑的积雪,再也没有别的颜色了,再往前走,就能看到沟沟壑壑,像结了冰又被斩断了的黄河浪涛。
“咱们那里是住窑洞啊?”王云芳挺好奇住处的。
但郑卫民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徐大爷,咱们村还有几个知青啊?”
西北风呼呼地吹着脸,如刀割一般,郑卫民说话的时候都得避着点风口,否则呼吸都有些困难。
徐老汉咧开满是黄牙的嘴笑道:“住窑洞!村里啊,之前有几个知青,这么些年了,有几个回城了,还有几个。”
“哪儿人啊?”
“就咱们黄原的人!”徐老汉想不明白,这群北京的学生娃为啥要千里迢迢来黄原农村插队。
王云芳歪头看着郑卫民,小声问道:“你怎么会选择这里的?”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阅美四季》回复书号【2031】
小说《重生:拒绝去陕北,领导他急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