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阅读 > 现代都市 > 全本小说绝不只是记忆

全本小说绝不只是记忆

张凡夫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张凡夫”又一新作《绝不只是记忆》,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林家声徐占峰,小说简介:双代店,一个凝聚着悠长岁月芬芳回忆的地方。供销社,一个饱含着丰足光芒令人心驰的名字。如今,那些正步入中老年的人们,提起供销社,都怀有一份深厚绵长而又特殊的情感。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供销社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更是保障几亿中国农民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供给的主力军。那时的供销社,精细有序,与百姓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哪家的孩子能进供销社工作,一定叫人羡慕不已。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锅饭”体制和机制,使供销社一度步入低谷,举步维艰。农村的双代店受其影响,也逐渐改变...

主角:林家声徐占峰   更新:2024-04-16 12:1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家声徐占峰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小说绝不只是记忆》,由网络作家“张凡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张凡夫”又一新作《绝不只是记忆》,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林家声徐占峰,小说简介:双代店,一个凝聚着悠长岁月芬芳回忆的地方。供销社,一个饱含着丰足光芒令人心驰的名字。如今,那些正步入中老年的人们,提起供销社,都怀有一份深厚绵长而又特殊的情感。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供销社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更是保障几亿中国农民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供给的主力军。那时的供销社,精细有序,与百姓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哪家的孩子能进供销社工作,一定叫人羡慕不已。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锅饭”体制和机制,使供销社一度步入低谷,举步维艰。农村的双代店受其影响,也逐渐改变...

《全本小说绝不只是记忆》精彩片段

扒河的时候,林家声跟大家一样忙碌,看不出有什么区别,歇歇时,还是能看得出来,他们之间有所不同。

大多数的人,喝了水凑在一起讲笑话。

每个人都能讲几段。

尤其刘老五最能讲。

刘老五是个老光棍,没事就喜欢赶集听书,肚子里的故事特别多,像《三国》、《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什么的,张口就来。

他还会讲笑话。

刘老五讲笑话时,林家声也在一旁听,别人笑,他也笑,但更多的时候,他会一个人在远处沉思。

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有什么用?

现在己经不兴高考了,上完高中就是回家种地。

上大学都是推荐的。

村里姓麻的、姓王的那么多,都推荐不过来,哪里会轮到自己?

想着想着,林家声叹了口气。

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像大哥那样,娶个媳妇,生了孩子过日子。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

大哥就非常知足。

嫂子也是懂道理的人。

不知道以后自己的老婆会是什么样的人?

林家声觉得好笑,微微摇了摇头。

不想那么多,先把眼前的活干好。

这天中午,林家声刚吃过饭,迷糊一会儿,妹妹林家红来了。

林家声想妹妹来肯定有事情。

他怕是什么坏消息,不由得有些紧张。

待林家红走近些,见她笑容满面的,林家声也就放心了。

“二哥,妈叫你晚上回家吃饭。”

林家红说。

“有事啊?”

林家声问道。

平时林家声都是在工地上吃过晚饭回家的。

“不知道,反正妈让我叫你的。”

林家红说,“爸还说了,回家的时候,你那份伙食,不要忘了带回来呀。”

林家声笑了一下。

看情形,林家红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她不说,自己也不想问了。

反正回家就清楚了。

晚上收工后,林家声揣着两个馒头回家了。

平时大家一起来一起走,热热闹闹的,没工夫去想事情,也不会留意周围的风景。

如今林家声一个人回去,心情自然有所不同。

他可以从容地打量西周。

从家里到工地路两边都是树,白天不觉得有什么,晚上明晃晃的月光透过枝叶照过来,感觉特别有意境。

尤其是照在旁边沟河里,泛起一层银白的光。

林家声瞧着水中的月亮,再瞧瞧天上的月亮,猛地跑几步,月亮影子似的立刻跟了上来。

想起儿时玩的这种游戏,林家声不禁笑了。

踏着月光,心情轻松地回到家里。

晚饭早己准备好。

一家人都在等他呢。

林家声刚坐下,嫂子刘小荣就端来一大碗面,面上还盖个鸡蛋。

他们家平时可是不吃鸡蛋的。

林家声笑道:“今天有什么喜事?”

母亲姜红菊说:“今天是什么日子,不记得了?”

林家声疑惑地说:“什么日子?”

林家民说:“你的生日呀。”

林家声拍拍脑袋说:“噢,我忘了,以前都没过,今年怎么这么隆重?”

刘小荣说:“十八岁不一样,己经长成大人了。”

旁边的小侄子、侄女,瞧着林家声碗里的鸡蛋,不时地舔着嘴唇,一副很馋的样子。

林家声自己没吃,把鸡蛋一分为二给了侄子和侄女。

“家声,这是专门给你做的,你吃吧,他们以后再吃。”

林家民说。

“我是大人,不吃鸡蛋,给孩子们吃,他们需要补充营养。”

林家声说。

两个小孩子高兴得很,三下两下把鸡蛋吞下了肚子。

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饭。

林福贵、林家民带孩子出去玩,姜红菊、林家红收拾碗筷走了,就留下林家声和刘小荣两个人。

林家声正要走,刘小荣说:“家声,先别走,我有几句话跟你说。”

刘小荣是相邻大队的,她们那儿没有小学,来圣窝读书,跟林家民是小学同学,两人关系特别好,属于青梅竹马那一类。

小学毕业后林家民回家干活,刘小荣接着读初中。

读完初中也不读了。

又过两年就嫁到了林家。

刘小荣能力强,脾气好,跟家人相处融洽,也非常关心林家声。

林家声一首都很敬佩她。

林家声问道:“嫂子有什么事?”

刘小荣说:“家里面托人给你提亲了。”

林家声说:“提亲?”

笑了笑:“谁呀?”

刘小荣说:“郑老二的闺女慧娟。”

郑慧娟?

林家声愣了一下。

郑慧娟跟林家声同龄,两人是小学同学,同窗这几年,林家声从来没留意过她。

小学毕业后,郑慧娟就不上了。

“我没说过喜欢她呀。”

林家声说。

“现在不是你喜不喜欢,问题是,人家拒绝了咱们,让爸妈愁得饭都吃不下。”

刘小荣说,“我们家小弟这么帅,她那什么眼光呀?

真是搞不懂!”

林家声说:“吃不下饭?

没有这么严重吧?

我看他们刚才吃得挺香。”

顿一下又说:“拒绝最好,不然我还得想个理由推掉呢。”

刘小荣说:“你能这么想最好了。

人家拒绝了,本来可以不告诉你,何况今天又是你的生日,不过我觉得,还是跟你说了好,既然要说,晚说不如早说了。”

林家声笑了一下。

“你年龄不算小了,终身大事该考虑考虑了。”

紧接着刘小荣又说道。

“嫂子说得也对。”

林家声点点头说。

说实话,被郑家拒绝,林家声一点没放在心上,他甚至觉得这恰恰说明两个人之间没缘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被拒绝不一定就是坏事。

林家声从未想过去找郑慧娟,他以前听王大勇说,郑家去王家提过亲,王家没同意。

连王大勇都没看上,难道自己眼光比他还差?

当然,王大勇家庭条件比他好,他爸是大队主任王忠东,大权在握。

但那又怎么样?

论相貌,论学识,论能力,无论是哪一点,林家声都很出色,绝不比别人差。

在圣窝大队,王大勇最佩服的就是林家声。

然而让林家声没想到的是,林家提亲的事居然传了出去。

第二天清晨,林家声照常去村口集合,听到有人叽叽喳喳的,见他过来就不说了。

林家声当时就有些疑惑。

不过他也没多想。

到工地干了半天活,将近晌午的时候,林家声歇一会儿,麻亚跑了过来。

麻亚是大队双代店员麻红盘的侄子,仗着叔叔在双代店工作,好多人找他办事,便有点嚣张。

还以为自己多了不起呢。

小说《绝不只是记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