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畅读全文》,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叶轩魏忠贤,文章原创作者为“昆吾”,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畅读全文》精彩片段
果然群臣都安静了下来。
又是半个时辰后,崇祯醒了过来,径直到了皇极殿,看着要行礼的群臣,崇祯道:“免礼,说结果!”
“陛下,臣等商议了一下,还是觉得孙承宗和袁可立更符合条件,但群臣在二人之间也各有倾向,现在群臣中选孙承宗的站右边,选袁可立的站左边。”
“今日上早朝的大臣共计69人,选择孙承宗的有27人,选择袁可立的有42人,请陛下圣裁。”
崇祯看了看左右两边的群臣,嘴角挂着一丝不可捉摸的笑意。
阉党一派的人全部选择了袁可立,而东林党一派的人则是选择了孙承宗,武将勋贵中则是大部分也选择了袁可立。
对于这个结果,崇祯没有丝毫的意外,因为孙承宗就是被阉党排挤走的,肯定不希望孙承宗再回朝堂的。
武将勋贵选择袁可立则是因为孙承宗督师蓟辽,辽东的十几万的将士基本都是他拉起来的。
阉党和武将勋贵自然不希望一个能掌控兵权的人回来了,这样他们会压力大增的。
而东林党选择孙承宗,则是想拉拢孙承宗,阉党将孙承宗划入了东林党中,
可人家压根就不是,他持的是中正之心,为的是大明王朝。
不管东林党、阉党和其他人打的什么算盘,只要两人中有一人回朝,那自己的目的都算是达成了。
“既然诸位爱卿都选择好了,那就确定为袁可立为此次陕西钦差大臣吧,
朕记得南都在袁爱卿离任后以子枢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那朕就再加中极殿大学士,待赈灾结束后入阁参预机务,内阁即可拟旨吧。”
崇祯此言一出,群臣瞬间安静了下来,施凤来懵了。
其他头衔都好说,可大学士这可是内阁的职位了。
大明王朝设有四殿二阁,分别是中极殿(华盖殿)、建极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
各殿阁之间没有等级之分,首辅和次辅、辅臣是根据兼任的职务区分,所加大学士只关系到上朝时列队的位次,是一种尊荣。
例如被刚刚干掉的黄立极,加了文渊、武英、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虚职),他就是首辅。
如果崇祯没有任命新的首辅,那么身为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就会顺次接替黄立极成为新的首辅。
可现在袁可立加了中极殿大学士,再加钦差以及离任前的头衔,那就是妥妥的首辅了。
到手了鸭子飞了,怎么能不让他郁闷。
“怎么?施爱卿有意见?”
“臣没有意见,臣领旨!”
被崇祯点名的施凤来瞬间有了回应,随即道:“陛下,臣记得袁大人于天启七年八月份三上疏辞,自此绝意仕进,这……”
“无妨,朕修书一封,陕西大灾,朕相信袁爱卿不会置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顾的。”
群臣中有部分人心中满是不屑,皇帝毕竟还是年轻呀,拿大义压袁可立,这可算是打错了算盘。
若真是如此,大明如此的情况之下,他就不会绝意仕进,而是力挽狂澜了。
崇祯自然不知道群臣的想法,而是继续道:“诸位,刚刚咱们谈了调兵、调粮、百姓信不信的问题,解决最后一个粮不够百姓会不会再造反的问题,陕西大灾事宜就算是定下了,关于这一条,诸位有何良策?”
群臣相继摇头。
从现在来看,粮食不够,这是必然的问题,等到粮食不够的时候,势必还是会激起民变。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听着孟绍虞报出六十万名秀才的数字,崇祯脸色微变。
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既然你们说对其他读书人不公平,那朕就再退一步,其他特权可以保留,但法律优待这一项必须废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读书人也不例外,今日之后,立刻将这项决议传遍天下。”
“你们也不要再进谏,若是他们遵纪守法,行圣人之道,又何惧这一项特权?”
静,现场安静无比,随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陛下圣明等等赞美之词在围观百姓人群中直冲云霄,崇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真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刚登基,就有学子闹事,借着这个机会既废除这项祖制,又刷一波民望。
读书人有苦也只能自己吞下去,
众大臣听着欢呼声,皆是沉默不语,废除这项特权已成定局了。
过了好一会儿,欢呼声才慢慢降了下来。
崇祯看着群臣:“你们自己听听,百姓的欢呼声已经说明了一切,天下百姓苦读书人的这项特权久矣,说明朕的决议是民心所向。诸位爱卿若是还反对,小心晚上出门被下黑手。”
百姓们一阵哄笑,众大臣脸色微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看着群臣脸上犹如吃了死苍蝇一样难看的脸色,崇祯一阵暗爽,当即将话题转了回来。
“好了,咱们再回到秀才隐瞒包庇帮别人免粮、借机发财的事情!”
“苏茂相、孟绍虞,此事交由你们刑部和礼部办了,锦衣卫协助,朕也不是不讲人情,追查三年即可,
查清后,第一,读书人和他隐瞒包庇的人,赏十军棍,限期一个月内十倍返回,到期未完成者,永久剔除秀才头衔,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被包庇之人家族内成员十年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第三,贡生肄业后,由吏部的吏部司记录,三年内不得授予任何官职,授职后三年内不得升迁。”
现场的贡生们满脸的不敢置信。
他们之所以能高人一等,就是贡生的身份,没有了这个身份的庇护,他们往日里骂的那些人估计能弄死他们。
钱财这些都好办,朋友之间相互拆借一下,这都不是事。
但三年内不得授职,三年不得升迁,这相当于浪费了六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多少个六年?这就相当于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至于这些人……”
崇祯转身看着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闹事的秀才和贡生们,嘴角闪过一丝冷笑。
所有人齐刷刷的看着崇祯,等待着他的宣判。
“至于这些人,永久剔除所有头衔,永久不得参加科考。”
“查清之后,领头之人,领军棍二十,流放三千里!”
“其余人等,各打二十军棍!”
现场围观的百姓瞬间欢呼了起来,大呼陛下万岁。
至于为什么会欢呼,有可能是单纯的嫉妒,有可能是平日里这帮人太讨人厌,还有可能就是陛下的公正。
而数百名聚集闹事的秀才、贡生们则是面如考妣。
东林党的大臣们脸色阴沉无比,这数百人就这么完了。
这些贡生们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虽然品阶低,但有着他们在朝中做靠山,适当运作一下,升迁就要比其他人快上一些。
地方做官,假以时日,会日趋壮大的。
一名大臣站了出来:“陛下,这个处罚是不是太过于严重了一些……”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行了,朕也懒得跟你们废话。”
崇祯直接打断了钱嘉徵的话:“说吧,此次机会背后指使人是谁?”
“不说是吧?”
等了片刻后,数百学子没有丝毫的动静。
崇祯冷声道:“李若涟,将这群学子抓起来,每人先赏五十军棍,朕倒是要看看这群人脊骨是不是和嘴一样硬。”
得到命令的李若涟手一挥,数百锦衣卫就冲入学子之中,一时间鸡飞狗跳。
“陛下,这些都是贡生,大明律有规定,不得对秀才以上学子动刑!”
“陛下,大明律有令,若是学子犯错,需通知当地儒学提举司处置。”
“陛下三思,这些都是国子监的学子,是天子门生,这……”
“够了!”
看着一个个大臣出来求情,崇祯怒喝了一声。
“跟朕讲大明律?还跟朕讲规矩?朕倒是要问问,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还是这群学子的天下?”
“看看这群读书人一个个到底都是什么德行?”
“九大边关的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抵抗外来侵略,死了多少将士?耗费了多少的军饷?”
“陕西大灾,陕西巡按御史的奏疏你们没有听见吗?
百姓流离失所,饿殍千里,灾民常以草根、树皮、甚至捣石,吃“观音土”充饥,甚至易子而食,此等惨状之下,这群读书人又在做什么?”
“朝廷给了他们六项特权,还可以每月领一笔俸禄,你看看他们现在聚众闹事,有关心过百姓的死活吗?”
“稍一有不满就抨击当权者,骂骂贩夫走卒,天生就觉得高人一等,眼睛就长到了头顶上。”
“没有前线将士的拼杀,没有百姓的供养,没有朝廷的恩赐,他们能有机会坐在这里读书吗?”
“不好好珍惜机会读书的机会,不去研习圣人经典,不想着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却一门心思的想着结党营私、攀附权贵,这还算是读书人吗?
朕真替将士们和百姓们感到悲哀,用生命换来的却是如此麻木不仁的一群人。”
“这些人未来都将通过科举进入大明的官场,成为大明的基石,可你们看看这群人,张嘴知乎者也的圣贤话,满腔的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若是当这些人进入朝廷,大明亡国不远了。”
……
崇祯突然爆发了,将跪在地上的数百学子骂的狗血淋头。
他是真的怒了。
想想十七年后,这里近一半的降了建奴,他恨不得将这群人抓起来点了天灯。
所有人都很是诧异,这还是皇帝吗?
怎会说出如此粗鄙的话语?
可这番话却是直接说到了在场所有看热闹的百姓心坎上了。
愤怒过后,崇祯再次盯上了钱孺林:“钱孺林,朕再给你一次机会,说出此次集会的幕后指使者,朕从轻发落,否则别怪朕不客气了。”
钱孺林沉默了,嘴角有些发苦,但依旧硬着头皮:“陛下,是学生组织的,只想为钱公讨一个公道。”
“呵呵……”
崇祯冷笑了一声,随即低喝道:“李若涟,带人将江南会馆给朕查封了,里面所有人一应打入诏狱,严刑拷打,若是有任何反抗,直接杀了。”
一句话,将钱孺林和在场东林党的大臣们吓得浑身一哆嗦。
“陛下,您……”
“闭嘴,朕给过你们机会了,可惜你们没有珍惜,现在想求饶,晚了。”
崇祯直接打断了钱孺林的话。
而后转身看了看国子监内的贡生,又看了看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闹事贡生,又朝远处看了看围观的百姓们。
“草民阮康文叩谢陛下天恩!”
阮康文高呼谢恩,接过圣旨,心中很是开心,暗呼这十万两银子花的值。
先说说国子监名额,虽然贡生都是秀才,但秀才可不一定是贡生。
贡生是各州县推送的最为优秀的秀才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
一旦贡生毕业,吏部考核后可以为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省去了再次科考的过程。
为什么大明有六十万名秀才,就是因为再向上考就太难太难了,有些人从二十岁考中秀才,到了五六十岁还是秀才,难度可想而知。
贡生就像是一棵小树苗,慢慢的熬着,只要本人再有点能力,升迁到知府,以后家族子弟进入官场的机会大上无数倍。
为什么会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说织染所大使,虽然只是九品的官职,而且不入班,但那也是入了官职品阶的,这就是一张护身符。
这和英宗、代宗时期的买官不一样,那时候买的是义官,也称之为散官,只是虚职。
而且容易遭人诟病,下被百姓指点,上被科班的人看不起,两头受气。
周围人群露出羡慕的眼光。
“这位大人,可否赏脸到寒舍喝杯茶水?”
打点传圣旨的人,这是惯例,现场这么多人,想给银子都不行。
传圣旨的人自然也是知道,但推迟道:“阮大人,本官还要回宫复旨,以后再说!”
说完,便朝着四周看了一眼,高声道:“另外,陛下感念大家为陕西百姓的付出,特地从捐款的人中抽出五十人,若是家中以后出了秀才,可随时入国子监,
具体的抽签方式,将在明天午时在这里公布并抽取,请大家保存好手中捐银的凭证。”
百姓欢呼了起来,没有想到他们也会有这被皇帝嘉奖的时候,虽然机会小,虽然家里不一定现在有秀才,但这个是永久有效呀。
“好,只要抽中了我,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娃去读书。”
“几两银子换一个国子监的名额,这买卖值得。”
“一会儿回去,我就去祖坟烧点纸钱,列祖列宗保佑明天一定抽中我!”
……
等传旨的人走后,和阮康文交好的几个商人凑了上来。
“阮大人,恭喜了。”
“阮兄,晚上春凤楼,你必须得请客!”
“康文,你真是走了狗屎运,若是知道陛下会如此封赏,别说十万了,就是二十万我也出了。”
阮康文笑而不语,这其中的道道只有他最清楚,可惜不足为外人道也。
同一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归德府睢州的一处老宅中,方稳将一封信递给了袁可立。
片刻后,袁可立淡淡道:“你请回吧,代我叩谢陛下,老臣年事已高,精力不足,恐怕辜负陛下期望了。”
“果然如陛下所想一样!”
方稳轻笑了一声,随即道:“陛下还让我给袁大人带句话,平党争,收广宁!”
话音刚落,袁可立唰的一下子站了起来,眼神灼灼的盯着方军。
饶是方稳是习武之人,此刻在袁可立的注视下,也倍觉压力山大。
过了好一会儿,袁可立才慢慢坐了下来,将茶杯中的茶一饮而尽,沉声道:“方稳,老夫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如实回答,这关系到老夫最终的决定。”
“哈哈哈,我大明王朝还有救……还有救呀……”
半个时辰,袁可立足足问了十数个问题,包括朝局情况、党争、为什么会推举他等等。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由昆吾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穿越、打脸、历史、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佚名所吸引,目前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这本书最新章节第1468章 清理计划,村镇包围城池,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目前已写3068503字,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打脸、历史、佚名穿越、打脸、历史、书荒必入小说推荐!
书友评价
想看这本书的做好作者崇洋媚外的心态,按照作者的说法,明朝是全世界最菜的国家。(阅读时长骗不了你)
除了围杀建奴,都是崇祯和臣子的对话,没啥具体情节。大概作者认为男主是皇帝,不能轻易出皇宫,因此把故事情节局限在一次次的朝会的对话上。
就这个,能活过一个月吗?你有什么实力,做这做那,都是动了文武百官和士族利益还能活
热门章节
第644章 过街喊打的宗室,害人的太祖
第645章 朝鲜动向,扶桑参战
第646章 调兵遣将,腹黑的李若涟
第647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东窗事发
第648章 坐实孔家血脉问题,朝堂辩论
作品试读
“臣等知错,请陛下责罚!”
一众大臣异口同声的跪了下去。
“除魏忠贤、户部尚书郭允厚外,其余人等罚俸三个月,以儆效尤!”
看着好像排练过的一样,崇祯都被气笑了。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要主动责罚的,既然你们想,那朕就不惯着你们。
现在不能杀你们,责罚一顿还是可以的。
其实,他是真想将这群人都给砍了的,可惜他不能,现在也做不到。
说来也讽刺,一个最大的反派、无恶不作、操纵皇权的大太监,竟然答对了。
传言魏忠贤出身平民,知晓百姓疾苦,才没有收农业税,转而向商人等收取税收。
所以有人对他的评价是,有野心但又优柔寡断,无恶不作却又关心百姓疾苦,这是一个矛盾的人。
如今看来,还真是如此。
“施爱卿,大行皇帝陵寝之事,你会同工部先行勘察现场,做好全面规划,所需银两且等些时日。”
崇祯话一出口,不止是施凤来,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有些疑惑,他们对大明的状况了如指掌,哪里能弄出200万两银子?
“陛下,这不合礼法……”
“朕当然知道不合礼法,但所需银两你给吗?只要你能弄出来,别说两百万两,五百万两都行。”
崇祯直接打断了礼部尚书的话,看着其他想要附和的大臣,崇祯沉声道:“行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朕百年之后会亲自向皇兄赔罪,相信皇兄会体谅朕的难处的,
至于皇嫂那边朕亲自去解释,尔等无需多言。”
见皇帝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众大臣也不再说话,反正都是皇帝一家子的事。
“诸位爱卿,有事继续吧!”
“陛下,臣有事启奏!”
……
接下来的时间,足足有七八位大臣上奏了一些事情,崇祯刚开始听着还很新鲜,到最后就失去了兴致。
这些大臣们都是磨洋工,能自己决定的,非要上奏一下。
“陛下,臣钱谦益有事启奏!”
“准奏!”
“陛下,现后宫有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客氏非后宫之人居住后宫,于礼法不合,臣恳请陛下将客氏逐出皇宫。”
有些兴致缺缺的崇祯听见声音,瞬间来了精神,等了一早上,终于来了,好戏开场了。
这位钱谦益在历史上可是极为出名的人,出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太凉的渣男祖师爷,二是头皮痒的厉害贰臣传。
此人是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可就是这么一个文坛领袖干出的事却是令世人所不齿。
崇祯十四年,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八卦,59岁的钱谦益迎娶了23岁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并为柳如是盖了“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谈诗论经传为一段佳华。
可等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煤山自缢,柳如是极力劝说钱谦益到南明小朝廷效力,官制礼部尚书。
建奴围城时,柳如是说咱们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相约投水殉国,结果这货用手试了试水,竟然说出了‘水太冷,怎么办’,柳如是直接跳了下去,被旁人所救。
被救的柳如是说咱们殉国不行,那就归隐山林吧,结果这货放不下滚滚的红尘,在最后竟然率众大臣冒着滂沱大雨中开城向多铎迎降。
作为见面礼,还将弘光诏选的美女献给了建奴。
最无耻的是,建奴下令剃头,南明百姓议论纷纷,有一日这货竟然说‘头皮痒的厉害’,直接刮了头皮。
以至于乾隆在诏命国史馆编修《贰臣传》时,直接下令将他与孙可望、左梦庚、冯铨、龚鼎孳等人一同成为贰臣中的贰臣。
从大明王朝的礼部侍郎到南明的礼部尚书,再到建奴的礼部侍郎,钱谦益所干的事却和礼没有半毛钱关系,简直就是极大的讽刺。
“钱谦益,你且细细说来?”
对这位渣男的祖师爷的所作所为,崇祯是厌恶至极,这会儿连爱卿都不称呼了。
众大臣也不以为意,以为是皇帝对刚刚的事情余怒未消。
“陛下,臣另有弹劾客印月有十八大理由。”
“第一、客氏将龙卵(马的外肾)烹煮给先帝食用,以至先帝身体亏空;”
“第二、提拔太监魏忠贤,二人联手迫害妃嫔,天启三年布下毒计,以致张皇后诞下死胎,终生不育。
后又迫害慧妃,致皇次子朱慈焴于天启四年六月死亡,同年五月,假传圣旨,幽禁裕妃,断绝饮食,致使裕妃死去,胎儿也夭折。”
“陛下,臣对……”
“让他继续说!”
兵部尚书崔呈秀在魏忠贤的示意下站了出来,可只是开了个头,就被崇祯打断了。
“钱谦益,你继续!”
“是,陛下,第三……”
……
钱谦益每说一条,众大臣脸色就变了一分。
魏忠贤的阉党众人更是脸色阴沉。
钱谦益所说的这些,崇祯也知道一些,毕竟崇祯传上记载的很清楚,但演戏还是要做全套的。
“钱谦益,客氏是皇兄亲自册封的,你可知恶意弹劾的后果?”
“陛下,这是所弹劾罪状的证据,请陛下过目!”
说完,钱谦益便从袖口拿出一叠纸,王承恩见状立刻下了平台接过证据递给呈给了崇祯。
崇祯快速的扫视着,说实话,他要不是知道大概,这纸上写的这么多,在没有断句的情况下,想看懂估计得一会儿。
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来人,传客氏!”
“陛下不可,客氏乃是先帝乳娘,又被先帝亲封为奉圣夫人,侍奉先帝数年,身份何等尊贵,怎可因为大臣弹劾就当庭对质。”
“陛下,客氏与先帝情同母子,后宫妃子就是她的儿媳妇,试问哪个长辈会如此害自家后辈,钱谦益明显就是在恶意弹劾。”
“陛下,臣左都御史曹思诚弹劾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天启元年浙江科考舞弊,钱谦益收取钱千秋数千金,约定记号,此等人的弹劾怎可为证。”
“荒谬,此案已经在天启二年就已经由先帝定案,钱大人遭到罚俸的处分,赋闲故里三年,曹大人现在又重提此事,这是质疑先帝的决断吗?”
右都御史曹于汴站了出来。
两人是督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曹思诚是阉党一系的人,曹于汴是东林党一系的人。
崇祯沉着脸,实则内心有些懵,却又有些开心。
懵的是,他以为弹劾魏忠贤,不曾想却是魏忠贤的老相好客氏,开心的是有人搞客氏了。
他昨晚搭好了戏台,现在各角儿都上场了,就看谁能弄死谁了。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棠梨读物》回复书号【4310】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众大臣大部分都是沉默不语,仿佛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这个时候的陕西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少粮少钱还有十数处民变,以及腐烂的地方官吏。
做的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搞不好要丢脑袋的。
哪些大臣在思索,哪些大臣麻木不仁,哪些大臣幸灾乐祸,九层平台之上的崇祯尽收眼底。
眼中杀机一闪而过,等白杆兵进京之时,他要将这朝堂上的大部分朝朝臣杀一批、关一批、换一批。
“陛下!”
过了好一会儿,户部尚书郭允厚出班:“臣以为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请陛下下一道圣旨,大致内容是劝降民变的难民,只要他们放弃武器,朝廷可以既往不咎,如若冥顽不灵那就调大军围剿,杀无赦;
第二,朝廷派出一位钦差大臣,出任三边总督,负责陕西赈灾工作;
第三,从江南等地调粮,以解陕西缺粮之急。”
“这其中以第一步为最重要,这些民变之人,大多都是被逼无奈之下才反的,但凡有一点吃的,百姓都不会造反的,
这一道圣旨恩威并济让他们心生惧怕,随后的开仓赈粮、调粮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民变们放弃抵抗。”
“不可!”
郭允厚刚说完,武将中就有一人出班怒喝,崇祯扫视了一眼,发现是成国公朱纯臣后,眼中杀意一闪而过。
第一代成国公朱能,靖难第二功臣,朱棣亲封,病逝南疆,第二代成国公朱勇在土木堡之变中为保护朱祁镇而战死,第三代成国公朱仪参与北京保卫战,历经4朝,被追赠为太师……
成国公一脉传承至朱纯臣这里,已经是十二代了,前十一代都对大明忠心耿耿,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而这第十二位成国公在李自成围北京城时,朱由检让他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结果这货竟然打开了朝阳门。
可以说,北京城破,这位成国公要负主要责任。
“陛下,臣以为,郭大人此举不妥。”
“陕西大旱,数百万百姓没有吃的,即便能开仓,又能有多少粮?谁又能确定大旱明年会不会缓解?
其次,从江南调粮,至少得两个月的时间,时间上来不及。”
崇祯淡淡道:“成国公,那你以为如何?”
“杀!”
“将参与民变的难民全部杀光,甚至连他们的亲属都给杀了,杀到所有百姓不敢再造反为止。”
朱纯臣给出一个理由,满朝文武皆惊,看向朱纯臣的眼神跟看疯子一样。
“成国公,你说的倒是简单,你有没有考虑过,此举会激起更大的民变呢?到时候朝廷又该如何处置。”
“那又如何?”
成国公冷笑:“我大明有两百多万的大军,会惧怕区区数千难民聚起来的民变?”
“陛下,臣以为成国公之法能以绝后患。”
阳武侯薛濂站了出来,同意成国公的提议,并解释道:“陕西有八百万人口,即便只有一成人口受灾,一人一天一斤口粮,一天都得八十万斤,折合近六千石,一个月就是十八万石,
到明年粮食有收成,至少还得八九个月,即便缩减到每人每日半斤,这么多粮食,我们根本就无法满z足。”
薛濂之后又有数名勋贵站了出来,同意成国公的提议。
“你、你……你们枉为人子。”
户部尚书郭允厚气的脸色涨红,指着朱纯臣的手指直哆嗦。
跪倒在地上,声音颤抖的呼喊着:“陛下、陛下,千万不可呀,成国公这是要将我大明推向无底深渊呀,那是我大明的子民呀……陛下!”
最新评论